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非凡的橙子
文 | 非凡
早些时候,和一个学弟聊到专业的问题。他大概的意思是说要学习我们,因为很多事情我们都做过了,不会一无所知,不会浑噩迷顿。
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更多的是疑惑,我们只是先行一步的人,值得羡慕么?
这一段时间很闲,让我有时间回忆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到底做过什么,又到底得到了什么。
在这座校园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是感到幸运的。
从刚开始进入大学,我接触到很多在某一方面做的相当不错的人,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我的确是了解很多。
当然也有些时候,我也为自己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感到疑惑和焦虑。
我不觉得环境会影响人的心境,可后来慢慢发现,圈子真的会把人的格局限制的死死的。
原来闲久了,人真的会失去锐气。
我的认知告诉我,你必须尽力去扩大自己的认知圈。
这听来有些好笑,一个不善言辞,不会聊天的人非要去做那些看似有些无用的社交。
我所谓的社交其实没有参杂太多功利的心态在,我只是真的喜欢我认识的每一位伙伴的的经历和认知。
我想从他们的只言片语里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走过的路、入过的坑。
在做“爱中文”的时候,我直接翻到了公众号的第一篇推文。
那时的运营者还做了一个《ONE》的专栏,微信应该不是很普及吧,有时候一篇推送的阅读量只有3。
我很想和当初做号的人聊一聊,只是想知道现在的她过着怎样的生活,和新媒体是否还有交集。
很遗憾的是,音讯全无。
我庆幸自己在这所学校遇到了很多善良、友好并不断拓展自己的人。他们乐意向我分享,在他们短暂的时间里,做了哪些正确的选择,又做了哪些错误的决定。
不过我也深知,这不是认知的结束,而是认知的开始。
想添加一位抖音上的前辈,私聊没能引起他的注意,第二天晚上我就把他的几百条抖音全部点赞。
果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其实也没点完,点赞到多一半的时候被抖音警告恶意刷赞,关了我一天小黑屋。
去年加入头条学院之后,在里面认识了更多优秀的新媒体人。
有清华毕业任职于头条的小夏;有擅长做付费社群,公众号一个月涨粉6千的墙笙;有很多喜欢摄影的同学比如哨子等等;有学着应用化学但朋友圈挂的都是新媒体的梦悦;有大二自己做公司的刘郭倩;还有好几个同样是网络与新媒体的小伙伴,我们聊本专业的各种槽点。
他们有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经历,与他们聊天,我时常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
后来通过他们又认识了一些更加优秀的自媒体从业者,他们带着那份斜杠青年的骄傲与自信,让我看到了关于新媒体更广阔的世界。
有苏乐、有云木,Jacky Qin,柴桑、小桃......
我没办法给它们定义一个标签,这些斜杆青年突破了太多我不敢想象的事情。
再后来,我又认识到很多平凡的自媒体从业者,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稳定的工作和家庭。
他们羡慕我从大学就能接触这个东西,我却暗暗赞叹他们的热情、努力和勇气。
年近30,拥有稳定收入,肩上都是责任的时候,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勇气!
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人,他们乐意向我分享,在他们短暂的时间里,做了哪些正确的选择,又做了哪些错误的决定。
我很喜欢《1988》里的一段话:
他们先行,我替他们收拾着因为跑太快从口袋里跌落的扑克牌,我始终跑在他们划破的气流里,不过我也不曾觉得风阻会减小一些,只是他们替我撞过了每一堵我可能要撞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进的沟壑,然后告诉我,这条路没有错,继续前行吧,但是你已经用掉了一次帮助的机会。
回到最开始的故事,也许我们目前是值得学弟学习的,但我不希望学弟的学习对象只是我们。
取法乎上,寻求经典。
永远不要停止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做井底之蛙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了自己是井底之蛙。”
羡慕一个人,就选择和他并肩而行。
另一件事情,前不久,前程问我为什么不去做一些更可见收益的事情。
我想,一件小事,只有赋予时间才有可能变得意义非凡。
我是一个很没有耐性的人,我清楚的记得在我的计划里有太多太多的安排,半途而废。
2020年的我,即将满22岁。
我想坚持着去做一件事情,我想和懒惰的自己作对,坚持着做一件小事,尽管旁人看来无足轻重。
但对于那个坚持的人来说,意义非凡。
我对于时间的看法是,每一个不曾被刻在脑海中的日子,本就不具备生命的定义。
所以,坚持在这里驻足,也是一种记录。
希望2020年年末的时候能看到这篇文章,那时一定会有很多新奇的认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