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六大古镇(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南浔、乌镇、西塘)中,除了之前去的南浔外,机缘巧合下来到了同里。
同里,旧称“富土”,因其名太侈,宋代就有文人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致,又有“东方小威尼斯”的人文情调。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两朝,众多的文人雅士告老回乡后,在同里营造了大批宅第园林。
古镇印象
快到同里的时候,远远的就能看到古镇的牌楼,上面写着“古镇同里”四个字,很古朴。 古镇里有不少原住民,商业街有很多的小店,几乎都是前店后坊,而且是上了年纪的老同里人在经营,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承袭的是一种传统。尤其是见到满头白发满脸邹纹背也有些佝偻的长者,一人打理着铺子,倍觉亲切。这让我觉得同里人是认真的,可亲的,他们把自己的传统真实地展示给了八方游客。
这里很多店铺还保留着传统的店铺门板,没有了棱角,没有了油漆的光泽,那一片片窄而长的叠靠在墙柱边的门板,留住了旧日的时光,给人很多回望历史的怀旧遐想。
同里的桥
同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水网纵横,有风格迥异的桥梁四十余座,而且多为自宋代到清代所建的古桥。
其中桥龄最古老的为思本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历尽沧桑的古桥仍坚固地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巷之上。
古镇第一高大的桥为泰来桥,同里人习惯称之为好运桥。
其桥面由三块长长的石板铺就,桥有多长石板就有多长,此为泰来桥的一大特点。站在桥上,视野开阔,望尽桥下长长河道,悠悠绿水。
古镇尤为著名的有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成品字形架设于河道上。这三桥在同里百姓心中是太平、美满、吉利的象征,同里人家添丁、婚嫁、做寿都有“过三桥”的习俗。因此,许许多多的游客也入乡随俗,成群结队地过三桥,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此,这到成了风景区的一景。
同里的园
这次来同里,最先去的是退思园,“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退思园是晚清私家园林的经典,是古镇精华所在,园名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布局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园内的亭台楼阁及山石都紧贴水面,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称退思园为“贴水园”。
珍珠塔,据说是同名锡剧中故事的发源地,一段久久流传在江南民间的爱情佳话使珍珠塔景园充满了唯美,浪漫的气息。珍珠塔听起来像是很普通的景点,实际上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座带有皇亲国戚性质的私家园林,这里又称古侍御坊,是明嘉靖万历年间,南京监察御使陈王道的故居。景点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群组成,是在现存的历史遗迹基础上,遍请江南能工巧匠,搜集了各地建筑精品,根据原貌进行恢复建设而成。珍珠塔对于同里古镇而言算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核心区域了,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私家园林建筑之外,还能够观赏到如同拙政园、狮子林等苏州园林景区般的景色。
此外还有具有典型明清宅第风格的耕乐堂、庄严肃穆的嘉荫堂,以及与它隔河相望的崇本堂等。
在这里还了解到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同里出生了一位名为计成的人,他在中国造园史上享有不朽的盛名。其著有《园冶》一书,是造园学的经典著作。不难想象,江南园林盛名扬天下,原来造园学说的祖师爷是在同里。
同里的戏台
古时交通不便,娱乐项目也很匮乏,大部分人皆是生于斯、长于斯,最终逝于斯,终生都不离开家乡,因此,听戏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因此,村村镇镇中的古戏台也成为当地最受关注的地方之一。 同里的古戏台在古镇比较中心的位置,相比其他的建筑,古戏台周围更加宽敞,便于有演出时大家合围于此同乐乐。如今历经风雨的古戏台俨然被新媒体夺去了风头,但作为历史的见证,这里依然是小镇居民的情感寄托。
在古镇,可以看看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古镇味道,走走青石板,逛逛古镇的小桥流水,宁静的夜晚走在河边,看着对岸的灯火,几百年的明清瓦片宅子以及水中的鱼,久住都市的人一定有一种蓦然回首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几百年前的故人,街道未变,河水未变,房屋未变,树还在(人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