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大丈夫能屈能伸。”人到中年,面对不平,要学会认栽、装怂、能苟。这听起来或许刺耳,在一些人眼中,认栽等同于失败,装怂似乎是软弱,能苟缺乏勇气。可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深谙何时该低头、何时该退让、何时该忍耐的人,恰恰才能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逆境中认栽
诸葛亮在蜀汉后期,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发动了多次北伐,企图消灭曹魏。
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智计百出,但面对强大的魏国和复杂的战局,北伐最终未能成功。
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积劳成疾,但他依然坚持出征。
在五丈原,诸葛亮因病重而逝,临终前,他并没有固执己见,而是将军事托付给了姜维等可靠的将领,并留下了详细的撤退计划,确保蜀军能够安全撤回。
孔子有云:“过而不改,是为过也。”
项羽不肯认栽,自刎于乌江,后人多慨叹。诸葛亮面对颓势,选择退让,保存实力。
人人都会犯错,而强者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面对失误,敢于认栽。
认栽不是懦弱,而是勇气。
所谓君子不与势争,学会认栽,及时止损,方为上上之选。
范蠡曾与文种一起辅佐越王,在两人的策划下勾践得以成功复国。
范蠡也凭此功绩受封为上将军,地位崇高,权倾朝野。
但在功成名就之际,他却选择远离朝堂,辞官去做一名乡野村夫。
范蠡离开前,曾写信提醒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然而文种却未能领悟其深意,自恃功勋卓著,贪恋权柄,拒绝隐退。
结果,文种终遭勾践的疑忌,未能逃脱悲惨的下场。
《史记》有言,“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名声显赫,易招祸端。
知晓何时该行,何时该止,适时收敛锐气,方能自保无虞。
丁桀说,“人要先学会认栽,然后才能不认命。”
年轻时视野未宽,常犯“自视过高“之误。
至中年,宜深谙世故,学会洞察时局。
失足则认错,失利则认输。
若固执己见,不肯认栽,只会使你在歧途上愈陷愈深。
较量中装怂
苏轼在其《贺欧阳修致仕启》有一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这其实是我国古代一种韬光养晦之术,目的正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以求得胜之机。
三国时期,刘备在沛城一役中败给了吕布,失去了立足之地,只得转而寻求曹操的庇护。
曹操将刘备迎至许昌,实则是想将他置于自己的监视之下。
刘备心知肚明,既要警惕曹操的加害,又要隐藏自己的雄心壮志,于是他选择了一种低调的生活方式,以避免引起曹操的怀疑。
刘备在居所后开辟了一片菜园,亲自耕作,浇水施肥,以此表明自己已无心政治,只愿过上田园生活。
一次,曹操邀请刘备一同煮酒论英雄,实则是试探刘备的野心。
在席间,曹操借雷电之机,问刘备对天下英雄的看法。
刘备机智地避开直接回答,列举了当时一些有名的将领和诸侯,却故意不提自己。
当曹操问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实为试探刘备的态度。
刘备深知若直接表露野心,必将引起曹操的猜忌和打压,于是他装作惊慌失措,甚至故意将筷子掉落,说是受雷声惊吓才掉了筷子,以示自己无大志,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曹操冷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打雷有什么可怕的?”
刘备害怕地说,“我从小害怕雷声,只想找地方藏起来。”
刘备的装怂让曹操认为其是个胆小怯懦之人,就此打消了疑心。
强者在对阵中处于下风时,懂得装怂,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策略。
《菜根谭》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
猛禽静立,貌似瞌睡,实则伺机而动;猛兽行走,看似病态,实则蓄势待发。
真正的强者,不显山不漏水。
盲目逞强,易招制不必要的损失;懂得适时收敛,方保自身安稳。
尽己所能奋力追求,彰显对于生活的热爱;
力有不逮学会认怂,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
困顿中能苟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
其上任后,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有耐心等待有利战机,也未能忍受秦军的挑衅。
他改变了廉颇的坚守策略,主动出击,企图一举击败秦军。
然而,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和对敌情的准确判断,赵括的冒进行动导致了赵军的惨败。
秦将白起利用赵括的急躁心理,诱敌深入,最终在长平之战中围困赵军,造成了赵国四十余万大军的覆灭。
孔子曾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为了逞一时之快,泄一时之愤,反而因小失大。
忍常人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
韩信少时家境贫寒,未能仕进,也不愿从事商贾,常常在别人的餐桌上蹭饭,忍受旁人的白眼和嘲笑。
有次,一群泼皮无赖围住韩信:“你这个高个子,佩着剑,看起来威风凛凛,实则不过是个懦夫!如果你有胆量,就拔剑刺我;若是没有,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四周的人群开始起哄,而韩信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说话,也没有拔剑。他只是慢慢地弯下腰,从那个青年的胯下爬了过去。
此事很快在淮阴城传为笑柄,然而,韩信之志,非眼前之辱所能磨灭。
最终韩信得刘邦赏识,成为汉朝的杰出将领,屡建奇功,而当初的无赖也无一人敢再提及。
韩信的忍耐,最终使他保全了自己,被封为淮阴侯,名垂青史。
俗话说:“弯得下腰的人,才能站得更稳。”
强者之所以强,在于他们能屈能伸,懂得审时度势。
生活中懂得低头的人,往往才能走得更长远。
苏轼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人生如棋,每走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面对困难,每一次的低头,都是为了看清前路;
每一次退让,都是为了积蓄力量;
每一次忍耐,都是为了走得更远。
认栽、装怂、能苟,这不是懦弱,而是深谙生活之道的智慧,是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