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图:网络
每次看见“留守儿童”这个词,便有点痛心。每次回老家,看见一些奶奶手中抱一个小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大的,问了就笑着说:没办法,孩子的父母要挣钱啊。
写到这,发生在老家的一件小事从我脑中浮现出来。
那是几年的前一个盛夏下午,我和孩子在门口的阴凉底下玩。附近也有几个孩子在玩,他们十一二岁的样子,吵吵闹闹地一会捉迷藏,一会又玩什么“狼来了”,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但不久,从他们那传来了争吵、抽泣声。我瞧见一位男孩一边哭,一边指着他身边不远处的两个女孩,指责她们把他抓疼了。女孩们也在争着辩驳:你当“狼”时,也把我们拽疼了。
我没走过去,笑了笑。孩子终究这样,哭哭闹闹,回头又一起玩了。
可我想错了,不久,以他们为中心,便围成了一个圈,这个圈渐渐变大,开始是他们的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的老人,后来,闻声赶来的几位妇女也加入其中。母亲和弟媳也拉着我融入了这个圈。
我往里一瞧,一个中年女人正脸红耳赤地指着那两个女孩,斥责道:
“你们比他大,跑的时候不要注意啊,你们看看,看看,脖子都被你们抓破了,红了一大块………”
“刚才他也把我弄疼了!” 其中一位女孩大声喊道,另一位女孩像是躲在她身后,一副害怕的样子。
“那你们也不能欺负他啊!你们就会欺负人,没人管的死丫头……”中年女人依旧不依不挠,她一手拽着男孩的胳膊,一手指着女孩。原来这是男孩的母亲。
圈里的老人也在三言两语的议论,对那个辩解的女孩,指指点点。女孩们想走,走一步人群跟着一步,走两步又被围住了。
这时,我莫名有点生气,大步走进圈子。对着那位趾高气扬的母亲平静地说:孩子一起玩,难免会不愉快,大人怎么急了?
这位母亲先是一愣,定睛瞧了瞧我:“可是,你看,都抓破了!还有这两个丫头就会欺负人,周围人都知道……”
我看见男孩的脖子上确实破了一点皮,是指甲不小心碰到所致。
“我知道你心疼,但这样跟孩子吵,也不对呀!而且,儿子正看着你现在做的事,不太好……”我一边说,一边把两个女孩带到圈外,她们噙了泪,看了看,相互拥着,匆匆走了。
那位母亲不满地对着女孩们的背影又骂了两句,回头又向男孩数落了几句,斜了我一眼,便怏怏不乐地走了。
他们走了之后。我也被母亲数落了几句,弟媳妇也不解我的做法。后来,从她们对女孩们的“欺负人”、“没人管”,还有爷爷奶奶管不住的评价下,我知道了两位女孩是留守儿童,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
事情过后,我想两个女孩是多么需要母亲的安慰与拥抱,让情绪得到释放。可这些不但没有,还会受到外界的不理解。那些围观的大人们,都认为是孩子“错误”,而我分明看见了两个女孩争吵背后的害怕与无助。
这些留守儿童背后的父母,又是怎样的“无为”,没有“责任感”。她们如何不反不叛逆?
至今,在这所城市里,我身边遇到很多这样的家长,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往往孩子几个月大时,便留下孩子来这所城市打工了。最初的一二年他们还想着孩子,久了,也慢慢淡了想念,也就那么回事了,随着孩子的长大,渐渐与孩子产生了隔阂,聊到孩子也是一脸苦闷、无助。
上次奶奶打电话说,成绩越来越退步了
孩子现在一点不和我亲近了
孩子现在不能说,不能管;
都是奶奶小时候惯的,现在一身臭脾气
再打两年工,就回去陪他们了。没办法啊,也要挣钱啊
每次听见这样的话语,我都为她们感到无助,更为那些孩子感到惋惜。
我一直在想,如果天平的两端是金钱与孩子,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金钱(当然不包括十分困难的家庭)。真是生活很无奈吗?
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与责任感。
思维方式不同,决定走的路,过的生活也不一样。钱永远挣不完,少挣几年多挣几年都能过。但这几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孩子越小越需要家长的陪伴。
如果还没到揭不开锅的那种经济状态,那最好留在孩子身边,陪他(她)一起成长,见证孩子的每一个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的爬;第一次的“咿咿呀呀”;第一次的迈着小腿走路;第一次的跳跃;第一天上学……
这么多的第一次,回忆起来都有妈妈的身影,这不是孩子与你最欣慰的事情吗?比起挣那么几年钱,孰轻孰重?而且,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投资,小时候我们花精力陪伴孩子,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不比多挣几个钱有价值吗?
而很多家长却是,等孩子的年龄到了老人“管不住”的时候,便背着一身行囊回去了。可想而知后来的他们和孩子,会遇到怎样地格格不入,又是怎样地隔阂。这时家长不禁纳闷:面前的孩子,还是曾躺在怀里吃奶的婴儿吗?怎么变成这样?
这时的无奈,正是那时义无反顾的离开造成的,也是那时的思维方式决定的,还有的或许是不想承担这份养育责任。
很多年轻人有了孩子,他们成了父母,但根本没有履行父母之实。有的,虽然孩子在他们身边,没有成为“留守儿童”,但还是在无形“留守”。他们下班会继续刷视频,玩游戏。孩子呢?一句“有妈呢”便解决了。
表妹的两个孩子,弟弟四岁,姐姐六岁。两个孩子虽然在这个城市,在她身边。但大都老人照顾,她周末和每天晚上常加班,陪孩子时间少之又少。但最近,老人带的也力不从心了。
有一天晚上,表妹夫上夜班。表妹加班回到家里,只见姐姐躺在床上玩手机,爷爷奶奶却睡着了,但不见弟弟身影。姐姐高兴地说:我在柜子里找到一百块钱,让弟弟下去买饼干了,但他怎么还没回来?
表妹一听吓坏了,那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她们住在七楼顶楼,下楼梯都要好几层,商店超市都在门口的商业街里。她赶紧叫醒老人,穿上鞋下楼找孩子,他们心急如焚地找了好几圈,幸亏,孩子回来了,被一位好心的邻居发现他独自外出给送回来了。
还有一次,弟弟独自在卫生间玩,误喝两口洗马桶的清洁剂。为了这些事,表妹经常与老人争吵,责怪他们没有带好孩子。而从不从他们身上找问题,表妹夫依然下班后拿个手机打游戏;表妹依然常常加班,有时周末不加班,她也要找临时工做。
我常劝她:不要加班,多陪陪孩子。
她也常说:不加班哪有钱?
曾国潘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天平的两端是金钱与孩子。有些人,选择金钱。有时真不是生活地多么困苦,多么无奈。而真正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有到底想不想承担这份养育责任。
作者简介:我是宛青扬,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85后。也是一枚两儿母亲。余生梦想:会写能读,还要力做一位“还不错”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