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要……”这个组合,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带着孩子的母亲去超市就知道,男孩子看到各种玩具,即使家里面已经有了一堆了,还是目不转睛的盯着货架上的玩具,并以乞求的目光甚至以大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要。即使是成年人,也依然逃脱不了“我想要……”或者“我需要……”的模式。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活着要依赖很多外在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非常流行,又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需要,就是心理的需要。这里指的心理的需要常常指的是我们所说的,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的存在感,被接纳的感觉,被尊重,从人那里感受到被爱,被关怀,有价值的感觉,让自己感觉到有意义的感受。总得来说,就是让自己感觉良好的需要。我统称为心理上的需要。我的关键问题在于,心理的需要到底符合不符合圣经?这是否是圣经的概念?
创世纪告诉我们,神按祂的形象造我们,并说,那人独居不好,因此上帝给亚当造了一个女人,来帮助他。所以,有人得出结论说,我们的空虚是需要别人来补足,我们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关怀和爱。但关键问题是,这里所讲的那种需要,是指的这种被别人来爱和尊重的需要,还是指向的是亚当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完成神赋予他的使命,上帝的安排是来成全祂要藉着人掌管全地治理全地从而在全地得荣耀的旨意,还是只是为了亚当自己本身的益处?如果我们看到上帝是为了亚当本身的益处而如此安排,那么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上帝在围绕着人转。这显然不可能。
从创造的角度来说,人是由身体和灵魂组成的,那么身体固然有其需要,比如水,食物,空气,休息……。那么灵魂的需要是什么呢?灵魂的需要就是耶稣自己,就是需要被救赎,被改变,就是重生。这就是人的需要,满足身体所需与灵魂被救赎的需要。在这里你看不到心理的需要,从人而来的爱与从人那里得到的存在感和被关怀的需要。圣经当中从来没有强调我们的目光要以自己有没有被尊重,被关怀为焦点。也从来没有肯定我们的感觉好就使得我们的存在有意义或者有价值。
当我们一味的看自己有没有被别人尊重,被别人重视,被别人看得起或者关注的时候,我们就是被别人掌控,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当作别人的神,让别人把目光定睛在自己的身上,那个时候我们就会专注在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身份和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从而被别人控制。
心理需要是一个坑,因为强调我们的心理需要,就是在说,我们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救赎,得到只能从耶稣那里得到的一切。我们需要谁,我们就被谁掌管和控制,谁就是我们敬拜和专注的对象。
福音的焦点不是我们,而是基督和祂的十字架,福音是要彰显神救赎的荣耀和祂对拯救人的旨意的成全,祂关乎我们,但不是让我们的感觉变得更好,也不是让我们觉得我们多么有价值。好消息不是我们有罪的感觉良好,而是我们要悔改。好消息不是要我们只享受被爱,而是为爱我们的主去爱祂和爱人,并且爱到直到受伤,爱到成为一个卑微的仆人。福音呼召我们不是增加我们对别人的依赖和需要,而是多一点爱别人,多一点奉献和舍己。
这里可能有一个陷阱,就是上帝呼召我们去爱别人,那就说明别人空虚,因而需要我们的爱吗?可能并不是这样。上帝呼召我们去爱别人,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并不是因为对方需要我们的爱。去爱是表示那是我们效法基督的方式,当然有比这更美好的解释。让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没有神生命的人就像一个空的杯子,而一个拥有神生命的杯子,是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这水就代表神的爱。而神的爱浇灌在我们里面,使我们这个杯子不断的满溢,满溢的结果就是不断的往外流。我们爱,只因为神先爱我们,而这个爱,满溢到必须往外流,这是自然的状态,所以,被神拯救的人,不是渴望被人来爱,被人来关怀,乃是自然的流露爱,流露对人的关怀。这里的区别就是,我们是敞开去努力的舍己和付出,还是不断的渴望别人向自己付出,来服事自己?一个满的状态的人,不需要再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得到称赞,得到满足。因为祂已经沉浸在基督的爱里,得到了基督的爱。祂因此在基督里得到了富足,从而可以慷慨的对别人奉献自己。
心理需要是一个坑,因为它让我们总是保持在自我的需要之上,而否定了神是丰富的,祂的恩典是够用的。心理需要是一个谎言,因为按着我们的被造,这个根本不存在。我们的需要是灵性的需要,是肉体的需要。心理需要来自于堕落,来自于亚当的犯罪,因此,那个时候开始,他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承担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