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是玛西亚·布朗的第二部作品,获得1948年的凯迪克银奖。凭借此书,牢牢树立了声誉。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重新演绎了很多民间故事,这是其中的第一部。故事讲述了三个饥饿的士兵和吝啬的农民的故事。
“三个士兵疲惫地走在一条陌生的乡村路上。他们是在打完仗返家的途中。他们又累又饿,事实上,他们已经两天什么东西也没吃了。”
当三个士兵接近一个村庄时,村民开始忙开了。他们知道士兵通常是很饿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把可以吃的东西都收藏起来,比如把大麦藏在阁楼上、牛奶桶沉到井里、肉挂在地窖里。士兵们挨家挨户讨吃的,还希望能在阁楼借宿,可是村民们都说没吃的东西、没住的地方,全村人还努力装出饿坏了的样子。这是一场斗智的较量。
饥肠辘辘的士兵们被逼出了一个绝招。他们向村民们宣布,要做一锅用石头做的汤。好奇的村民们为他们准备好了木柴和大锅,士兵们真的开始用三块大圆石头煮汤了!当然,为了汤的味道更鲜美一点,他们还需要一点佐料,比如盐和胡椒什么的……当然有一点胡萝卜会更好……卷心菜呀、土豆呀、牛肉呀配一些也不错……如果再来一些大麦和牛奶,连国王都可以喝了……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真的煮好了!
【鲜明的橘红色】
在此书中她只用了橘红色与黑色,以及这两色的中间色:即浅灰、浅橘来烘托出白日、暗夜与星空的奇趣!
鲜明的橘红色是主色调,营造了手足舞蹈的嘉年华气息。用黑色水彩画笔勾勒出潇洒、活泼的轮廓和线条,没有复杂的背景画面,充满动态形象的人物画法,如此更可以衬托出质朴、悠远的故事意境。简洁不华丽是玛西亚此时期画风的最大特性。
整体的气氛类似16世纪尼德兰地区著名画家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所画的农村。“农民画家”勃鲁盖尔,不避丑陋直视现实生活本身的艺术观正是他的价值所在,后来意大利的卡拉瓦乔画派,西班牙的“波德戈奈”风,荷兰的哈尔斯、伦勃朗,法国的夏尔丹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玛西亚·布朗对于时代的氛围有着自己的见解,她曾说:”一本书的气氛非常重要。如果书里说的是一个传统的故事,却配上和时代背景完全不合的图画风格,自然很不对味。创作者要为小读者着想,小朋友对那个时代毫无认识,所以画家画的服装即使不能巨细靡遗,也要表达出当时的风味。”
通过鲜明的橘红色,很好地还原了16-17世纪西欧农村的场景。
【“石头汤”的演变】
“石头汤”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一般而言总是村里来了个饥饿的陌生人,凭着聪明或狡诈,操纵/指使当地人分享他们的食物。在不同的版本中,石头被其他常见的不能食用的物品代替,寓言也就成了斧头汤、钮扣汤、钉子汤、木头汤等等。
比如,东欧的版本里面是斧头。在法语和匈牙利版本的故事中,旅行者是士兵回家。在法语版本中,三个士兵是从拿破仑战争中返回家乡。在匈牙利版本中,士兵都快饿死了。约翰·彼得·海贝尔(Johann Peter Hebel)写了一本德语版的书“德施莱格朝圣者”(1811年),里面刻画了一个“狡猾的朝圣者”,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欺骗一个好心人。
在北欧国家,这个故事最常被称为“钉子汤”,主角通常是饥饿、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说服了一个老妇人。
另外也有一些相似的故事,比如在牙买加有造汤锅的故事,在韩国有神奇糕点树的故事,在菲律宾有讨钱帽的故事。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是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他关注了大量的爱尔兰民间文学。1904年试验了一部戏剧:The Pot ofBroth(一锅汤)讲述了一个“石头汤”的故事:一个聪明的爱尔兰流浪汉使用他的智慧使一个精明的中世纪家庭主妇分享了她的晚餐。
据说,叶芝的实验剧The Pot ofBroth给了玛西亚·布朗以启发。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特别欢快的故事,读者们会随着故事渐渐兴奋起来,甚至忍不住跟着主人公手舞足蹈。她给这个传统故事赋予了新的意义:讲述人们如何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快乐。
而玛西亚·布朗的作品一定又启发了琼·穆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民间文学是口口相传的,传播者就是加工者,必然会出现很多版本。就像“小红帽”“灰姑娘”一样,往前看,有迪斯尼版本,有《格林童话》,再往前推是《佩罗童话》,再往前推,又有很多种传说。好的题材是值得反复改编的。好的故事一定暗藏了很多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人们之所以喜欢某个故事,除了能够一眼看出了的道理外,一定是可以做各种解读的。就像《石头汤》,可以从士兵的角度看,可以从村民的角度看,也可以从时代背景或人生哲理看。能够让读者、听众把个人的人生经历投射进故事里面,这样的故事一定会受到欢迎。
“石头汤”,不同的作者和不同的读者,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饥饿的士兵、智慧的和尚、吝啬的村民、冷漠的邻居、分享的快乐、微小的力量,甚至还有聪明和忽悠。
葡萄牙人认为:阿尔梅林是石头汤典故的真正故乡。根据葡萄牙的传统故事,“石头汤”中的旅行者是一个和尚,故事发生在葡萄牙的阿尔梅林Almeirim周围。如今,许多阿尔梅林的餐厅被认为是石头汤的故乡,石头汤“sopa de pedra”成了葡萄牙名菜。
阿尔梅林是个不大的小城,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向东驱车60公里即到,这里的几条商业街上,随处可见“SOPADA PEDRA”(石头汤)的餐厅招牌,有几十家。有一家规模大的石头汤餐厅叫“FORNO”(火炉)。石头汤是一锅大杂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有牛肉、猪手、香肠、血肠、火腿、土豆、西红柿、白菜、洋葱、青椒、橄榄、大葱等等,看上去五颜六色,令人胃口大开,盛到汤盘里又发现汤是浓浓的,应该是加了玉米和土豆粉。对这锅石头汤的内容逐一品尝,肉炖得很烂,菜十分可口,汤更是越喝越想喝。虽然它并不精致,但却称得上是一道实惠的美味,这么一大锅几乎能让四、五个人喝个半饱的汤,居然仅要价4欧元,这一价格在当地只够买一盒香烟或半张音乐光盘的。
专程来阿尔梅林喝石头汤的游客络绎不绝,上百年来这里的餐厅做汤、包括端上餐桌的汤锅里,一直都有石头,只是近年来葡设立了食品卫生局后提高对餐饮业卫生要求,才改变了历史传统,石头汤里不再放石头了。
一锅石头汤的演变,见证着民间文学传播、改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