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熊孩子”养成记
2、不懂尊重他人的孩子,也未曾被好好尊重过
一位读者曾经询问尹建莉老师:“如何看待‘熊孩子’?”尹建莉老师给出的答复是:“孩子的天性原本都是良善、纯洁的。如果真有一类孩子是“熊孩子”,产生原因是两个:第一是被错误评价,第二是被改造和扭曲。”
“一个孩子,如果他某方面没有匮乏感,就没有强烈的需求;如果他的心理不曾被压抑,就没有破坏欲和反抗欲。
事实是,所有真正惹人生厌的“熊孩子”都是不断被错误评价、不断被过度管制的结果。
与其责备孩子是“熊孩子”,不如从家长自身找找原因,看看家庭中是不是存在让孩子养成强烈破坏欲和反抗欲的因素。”
就比如孩子“拆家”这件事——
尊重理解孩子的人会认为这是孩子在探索尝试,在努力建立自己和世界的联结,分辨自己和外界的关系,那么就把危险隐患排除掉,随娃尝试去;
然后会发现孩子拆腻了就会去找别的乐子,根本不会没完没了地折腾。
而不理解孩子想法的人,会刻板地认为这是需要改的臭毛病,必须好好修理一顿纠正过来;
然后就发现在公共场合或是别人家,无暇管控顾及的时候,孩子逮着机会就如入无人之境,不顾他人感受,疯狂满足自己。
这种因不断被控制而界限感匮乏的孩子,通常具有两面性:
一面是无法理解、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独立空间,逐渐变成厚脸皮的“熊孩子”;
反过来,在管控者面前,这样的孩子也会习惯性放弃自己的隐私权益、独立空间,逐渐变成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