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自带厚重之感:深沉、延绵、晦涩有张力。意犹未尽、雁过留声。
我不喜欢揪其因、追其果,自然没有发现它的本质。为此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我只要勤奋就好。跟着老师慢慢走,慢慢发现,学习与感悟一样重要。换作以前,在读《永无岛》时,我一定会认为这是一篇高水准的科幻文章。
现在,却不这样看。对照《永无岛》学习《美学原理》,我有这样的认识与体会:
1、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情景的交融中构成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永无岛》同样构成了这样一个意境,看似假的、虚构的,实则是美的、真实的,是存在本来的面貌、是存在的真。淡淡的爱贯穿全文,诗情中创造,诠释了真善美的统一。这才是深沉、延绵的力量所在,不揪其因、追其果,或许要更长久的时间才可以有所得。
2、好的作品自带美感。虽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但好的作品总是自带力量。当人们对一朵花或一首诗感兴趣时,也就是人们体验着这朵花或这首诗,因而生命的情感与花和诗融为一体的时候。审美感兴,即主体在意象中对存在的自由体验。其特征在于同现实时空相悖离,在中断现实时间的一瞬间,意识把握到在它所建构的意象中所存在的永恒性。在摆脱现在现实空间的进程里,意识建构了审美意象的虚幻世界,感受到其中所呈现出来的自我与世界的直接同一。在这里,感兴的实现,也就是意识对实在的超越,一朵花或一首诗的审美意象越了这朵花或这首诗的实在具象的偶然性和静止性。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普遍的生命整体存在着。结合《永无岛》来理解,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呈现,看到了一个作品外构建了那个意象世界,感受到了美。
3、意象是有情有意味的具象。作品自带情意,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意境。作品的和谐广阔、生活图景,都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思,诱发引导读者的想象、思索,从而品读到作品的美,构建成为自己的意象(意境)世界,照亮真实。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形成瞬间的直接,在直接中得到活生生的完美的整体。
学一点美学,不仅可以了解作品美的原因、美的差距,还可以提升对追求美的距离、让心灵得到升华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