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在问:“35岁以上的人出路在哪里?退休年龄是50~60岁,看到大部分公司都有要求35岁以下。要让那些35岁以上的怎么活?”
同时网友补充了自己的思考现状:现在我还没到30岁,但是我很焦虑,担心自己的未来,毕竟我没什么技能,但又觉得学了技能和提升学历之后,到最后还是被公司压榨,如果要白手起家又该从哪里开始?
就目前来讲,很多35岁以上的人还是会在一个基层岗位工作,能力好一些的或合伙创业,或在某个公司做成稳定的管理层。还有一部分选择在35岁之前回到家乡考公考编,做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我的父母就是一直从事基层工作的,我的妈妈目前是一个医院的清洁工,爸爸算是个木工,目前在做剧组的置景工作。
我觉得爸爸的职业还是值得谈一谈的。木工这个职业在古代可能更多的和盖房、做家具相关,后来工业时代来了,建筑业也发生了变化。木工的工作范围似乎缩小到家装,保留了家具制造。随着家具的工业化批量生产,请木工做家具也越来越少。但是在影视制作这个行业,现代剧、古装剧的建筑、家具都有需求,尤其现在很多剧都在棚内置景,木工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后面随着个性化家居定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个职业也重新焕发新生。
其实我应该和他差不多年纪,自己也是隔一段时间就会思考这个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甚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把自己所有的规划全部推翻。
有一定的职业焦虑是正常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总有一些人在进步,如果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担心会被社会淘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进步,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找到合适的方向,在这个领域里慢慢深耕,相信也会有一定的成就。这个成就,不一定是收入多高,或者是做到了管理层。也可以是从大城市学到一些经验,回到家乡小城市去做一些自己擅长的部分。
然后在具体行动方面这里可以推荐一个实施方法,就是福格行为模型。
这套模型的基本方法是:
一、绘制焦点地图,找到实现愿望的黄金行为
这其实就是给自己设立一个个人愿景,并且确定实现愿景的关键行为的过程。像不像公司的绩效管理过程?很多公司都在讲公司的愿景,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个人愿景呢?一定要有。而且你会发现,当自己的个人愿景能够和公司愿景达成一致的时候,你工作起来会格外愉悦。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司进行管理,你就不是在被公司压榨,而是在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景。
二、从微习惯开始,提高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有了愿景确定了关键行为之后,可能我们会发现,坚持实践关键行为有些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个微习惯,就像游戏中的升级打怪一样。大boss不是上来就打,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打小兵、刷小怪积攒经验,收集装备。从每一个简单微小的习惯开始,逐步实现关键行为习惯。微习惯的形成包含时间短、金钱花费少、体力、脑力耗费小和方向正确五个要素,只要你的习惯符合这五项,基本上已经成功大半。
三、为你想做的行为,设计出对的提示
我们很多时候会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去想要养成一个习惯,而且微小习惯也很简单,我们甚至写了清单、定了闹钟,还让别人来监督,但就是很难坚持完成。那是因为以上的提示都不足以支持我们坚持,反而容易成为借口。比如忘记写清单、没听到闹铃,别人忘了提醒。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正确的提示,那就是用我们现有的行为作为提示,比如在做完……之后做……。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新习惯自然的融入到你现有的生活中。只要在原有的习惯中,插入一小段新的微习惯即可。
四、五大改变自己行为习惯的技巧
1、行为加工:培养更多习惯,同时操作,专注兴趣、拥抱多样性、保持灵活性。
2、自我洞察:识别真正的好习惯,辨别习惯是否值得培养。
3、循序渐进: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及自我提升,不断改进习惯。
4、情景设计:改变身边的环境,撤掉阻碍,以利于习惯形成。
5、心态调整,拥抱新身份。
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身份,从最开始的儿子女儿、学生、员工、管理者、创业者、父母、老师……每一项身份一开始都会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而且有时候会同时兼具。小时候我们喜欢探索未知,随着学习越多,我们的未知边界越来越大,很多人会害怕继续接触未知,就慢慢固化了。我们只要能够不断调整好心态,适应新身份,而不是说:“我就是这样的人,不会更好了”,那么就能更好的达成所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不是说而立之年就一定要有所成就。我们一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个人价值所在,而不是向他人证明自己有什么价值。
以上希望对你有一些启发,祝早日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