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3】
学生:“老师,安全感为什么这么重要?安全感足够的时候,我内心很平静,可以按部就班做好自己规定的事情,安全感不足时,我就很暴躁,觉得什么都不想做,失去耐性。”
秋心:“嗯,好,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
学生:“我为什么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因为害怕别人觉得我不好,不喜欢我了。感觉自己就是为了努力让人喜欢,怕别人看到我的不好然后取笑我。”
秋心:“别人觉得你不好,你就一定不好吗?”
学生:“我知道不是,但我不敢相信自己。”
秋心:“这世上是不是所有人评论好或不好的标准都是一样的?”
学生:“不一样。”
秋心:“既是大家的标准不一样,你如何让所有人都认为你足够好?”
学生:“我知道这很难,所以努力得很吃力。”
秋心:“如果别人觉得你不好,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如果我不能让大家觉得我好、让大家满意,大家就不会给我我想要的,甚至有可能会伤害我。”
秋心:“你不好→大家不喜欢你、不满足你的需求→于是你总担心自己不够好→要让外界都满意很困难→吃力、辛苦、着急→焦虑、感觉不安全。”
当你的多数(物、情感需求等)是靠别人满足你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因为别人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主动权在别人手上,你必须让别人满意(但世人千万种,每个人标准不一样,一个你又如何令所有人满意),别人才有可能给你想要的,记住,是“有可能”不是“一定”——别人和外界,是你不可控的,你也做不到百面玲珑,一个人把自己的价值和需求建立于外界的供给,只会陷入患得患失里,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
人的安全感为何如此重要?
一个人只有感觉安全(身心安全。身:人身安全、生存满足;心:被爱被接纳,不会轻易被嫌弃和抛弃,有人生方向和希望),心才会安顿,才能安于生活本身、好好生活。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情绪上容易起伏、患得患失;情感上容易因为捉得过紧而失去更快或因恐惧失去而不能从容,也有些人会因为恐惧失去而自我封闭或折腾关系,缺乏幸福和安宁;物质上容易过分追逐和在乎。
人怎样会安全感不足?
0-3岁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阶段,如果父母能在此阶段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接纳,孩子便能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是值得拥有很多和被祝福的。稳定的夫妻关系、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围有利于一个人安全感的形成;成长过程中没有大变故的人更容易拥有安全感。
如果父母(或抚养者)对孩子执行有条件的爱(你必须做到A,我才给你B;你必须乖巧听话或如何如何,我才爱你对你好),并常常否定孩子、打压孩子的需求,会破坏一个人安全感的形成,使之倾向外评价机制者。
基础安全感没有良好形成+从小面对有条件的爱+缺乏鼓励和接纳的人,容易安全感不足。
如何重塑安全感?
原谅父母(或抚养者),看到他们并非因为不爱而执行有条件的爱,而是因为不懂得爱而错误地使用爱;如果确实因不爱而执行不爱的教育,原谅他们,感恩他们将你抚养成人,放下怨等于给自己新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重新把人生的主动权拿回自己手上。
正视有条件的爱,知道其不科学之处,通过成长破解信念体系中的不合理观念。
接纳自己,世上从无完人,人并非完美才值得被爱,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有缺点和不足也值得被爱,我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为了知道问题的所在然后扬长改短,帮助自己成为更棒的人。
通过努力形成相对的内评价机制,了解自己(所长所短)、相信自己(有值得被欣赏、被爱之处)、帮助自己(扬长改短,成为更棒的人),自我价值不仗仰外界满足,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也不武断专制听不进意见。
是不是只有少数人安全感不足?
中国是个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甚深的国度,以往的(现在是分数教育,培养高分数、低情商的孩子)父母多数以含蓄的态度教育孩子,手里永远拿着“镙丝刀”,眼里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整天查漏补缺拿孩子与别人比较,一心只想把孩子修理成完美的人,孩子的优点和突出表现极少鼓励表扬,认为表扬自己的孩子显得骄傲张扬不太好——在这种教育理念之下,多数人认为只有自己足够完美或令父母满意才有可能获得爱和赞赏(却发现有可能终生得不到赞赏,因为你的父母还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要表扬,以免骄傲),所以多数人自我价值感不足,转而带来安全感不足,在中国这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多数人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