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几个朋友聚会,聊起彼此的工作时,青苹说:“我真不想在那家化妆品店上班了,像做传销一样,要我四处去找销售渠道,还要我介绍亲朋好友去买!”
小芬接口说:“不满就换工作啊,干嘛要委屈自己?”
青苹说:“换什么呢?我没文凭没技术,换来换去都是做推销员售货员,又不想去工厂做苦工。唉,上天赐我个好男人、救我于水火深处吧!”
小芬听完不屑地说:“等白马王子来救你?那可要运气够好哦,要是嫁个没出息的男人,你就会更苦更累了。”
青苹不高兴地说:“不然呢?我要是像你一样,有父母依靠,也没有操心房子车子工作之类的压力,我也不至于想嫁个好男人来改变现状!”
小芬没出声,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儿,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一般疼着。所以小芬大学毕业后就没怎么认真工作,而且再好的工作,她也做不了多久。
她要么嫌职务繁琐,要么嫌上司脾气不好,常常把人际关系和工作事务搞得乱七八糟。结果便是频频辞职,再由父母托朋友亲戚介绍新工作。
小芬已经习惯有人帮她收拾烂摊子,所以全程无压力,无论在哪上班,都是随心所欲,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想:反正有人帮她收拾局面。
她如今凡事不操心,每次遇到困难,小芬都会用这种“拐棍”思维,因为没有主见,凡事都靠她的父母拿主意。
说到这里,青苹的表妹来了。坐下来就闷闷不乐地说:“表姐我真担心高考成绩,要是考不上,我哪有脸面对家中父老啊!老天保佑,让那些批卷的老师多给两分吧!”
我们看着双手合十的她笑了起来,青苹说:“批卷老师又不是救世主,难道听见你的祈祷就可以让你进名牌大学?”
……
听完大家,不禁想起了网络上对这些情绪的概括,称之为“盼救情结”。这类情绪表现为:“对现状不满,整天喊着压力大,然后盼望有高人来拯救自己。”
而总结里也说,这种情结大多弥漫在那些“重人治胜于重法治”的环境里,他们习惯把改变现状的希望、寄托于某个他们认为是“救世主”的人身上。
就像孩子把老师当成救世主,一心盼着老师给好成绩,然后回家有个交代。
职员盼望领导能重视他的存在和付出,期待上司多给奖金或是提拔职位。
老婆等待老公送花送礼物,等他给钱自己好去买化妆品买衣物,去满足自己的种种心愿和物质享受……
这让我想起观音菩萨在庙里跪拜自己的那个故事,故事的最后观音说:“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的确,你以为盼别人来解决就没有压力吗?一样有,在盼望的过程中焦虑重重,左右没主见,又不会尽全力去面对当下要做的事。
其实我们心存的那些“等”、“靠”、“要”和救世主情结都是错误的。
我们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靠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面对现状、改变现状,用自救解才能开我们那些隐藏的“盼救情结”。
而这样的自救心理,只需时时强化提醒自己:只有自己能解救自己的人生。
当然,如果有一些困惑和问题无伤大雅,可以找人请教和学习,并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最终,这些行动都得靠自己。
而自己行动过,努力过,尝试过之后,就会发现,坐在原地等救世主是一件多么可笑又耽误时间的事情。
自己每解决一样难题,就会提升一份对自己的肯定,从而,下一步就会走得更稳更自若更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