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关商周之变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过于殷、周之际。”这么说来商周之变对于中国文化以及政治上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商周之变,政治,文化,礼乐制度,封建制度
引言:商周之变意味着中国的重要制度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不只改变了中国的地方面积,统治者,也改变了文化,制度等等。
商周之变在文化和政治上具体变的是什么呢?对中国文化又有什么影响?
一,商周之变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1,在思想上中国人渐渐有了天下这一观念
天下观的诞生:天下关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概念的建构,正是因为“自我中心意识”的发展到了“普天之下”,所以有了天下这样的观念。一个天下观首先离不开的是人们对于天下的认识,天下,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有关地理上的观念,他指的就是整个世界。在夏时期,据说人们已经有了“天下”、“四方”的观念,在殷商十时期,在甲骨文的商王卜辞中已经有了关于天下这一观念的认识,那时候在古文中的天都是由帝来表示,因此天与地就有了联系。在周到秦的时候,特别是周时期,周时期对天下的观念变得越来越完善。战国秦汉时期发展,秦汉之后在这一观念中贯彻了政治理念,日臻成熟和完善。
天下观是人们在观念上的建构,其让人明白天下是一个整体,“天下”是一个伸缩性的观念,他让人们有了强烈的中心和地缘意识,天下也是恒定的,是不变的,天下就是一个最大化的空间,因此天下观的出现,消除了“外部空间”这一观念。天下观之下建立出来的世界是具有德的,具有内敛的,非战的特征(有形态战争,本质上是同侪战争,巫术是殷人的组织能力的秘诀,战争的能力是附属于巫术体系的,他们在改变,变得具有礼仪性,他们在儒家思想诞生之前就具有了儒家的精神),它体现出的是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想,构建出的世界秩序是一元性等级体系,他的秩序中心有外围有着共融和互利的特征。
天下观对世界的影响:第一人们有了天下这样一概念,因儿就有了统一的愿望,所以,他为秦时期的大一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他使中国形成了东亚特有的华夷秩序和朝贡体系(朝贡体系的意识形态是由儒家思想,天下观和华夷秩序所构成的,他深深影响了周边国际的政治体系 社会结构和世界观念,最终的东亚地区形成了儒家文化圈。)第三,他使人们有了“王者无外”和“华夷之变”的思想
2,在商周之变之后,周王朝对自己有了一个称呼:华夏,虽然说他自称华夏,但自夏商以来已经有了华夏这个概念。且夏和周朝都是属于华夏族建立的多元一体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所以说在周时期,更多的是认可华夏,壮大华夏
3,周朝的文化建设也有对于古代神话的建造和改造。在周时期,根据许多记载,周人比较信奉巫术。首先接受商朝时期的对天帝的崇拜,后来因为自己国家的稳定,开始对于自己的祖先有了崇拜之情。
二,在政治上中国有了两个新的制度礼乐制度以及封建制度。
礼乐制度
在周这样一个奴隶社会中也有着许多制度,例如:井田制,分封制,宗法治,嫡长子继承制。那时的地方被分成了国和野,都各自有着各自的制度。政治背景这使得中国社会的改变也需要新的制度来作为统治阶级内部各级贵族之间的行为规范,于是周吸取了商的教训,创建了礼乐制度。文化背景:礼乐制度的形成建立在早期的巫术和宗教的基础上 ,礼乐制度的产生因为前朝也就是殷商时期,他的覆灭就是因为以乐作为游戏的工具,因此西周将乐舞作为统治的工具。同时他也有效的巩固了政治阶层的等级制度,巩固了王权,为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礼乐制度的内容是,礼乐制度的实质性也就是等级制度,目的是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礼作为社会生活的原则规范,乐是实际礼的方式。礼制的变化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用器体质的变化上。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用酒器为主,周人沿袭了殷的制度,以酒器和食器并重,到中期以食器和乐器为主。在外交场合,不同等级的人物所用的乐是不同的,很直观地体现出了礼乐制度对于人们所加强的等级观念。在宗法的共同体内,礼乐的政治意义相当于柔性宪法,保证了一个各得其所,而非公正平等的社会
在周王朝后期,王室衰微,新乐也随即兴起 于是礼崩乐坏,当然他的原因也在于另外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变革,因为人们更在意耕种,激发了奴隶的生产的积极性,经济才得以发展,礼乐制度不适应这样的社会。第二就是政治的变革
礼乐制度的主旨其实就是和谐社会,礼乐制度的变迁同时也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神力的敬畏之情,虽然说是礼崩乐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更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春秋就是西周封建社会解体的时代,但又是个各邦封建成熟时代。
封建制度
周人的封建制度确切来说是封建亲戚,他也被分为两个层级,天子建国和诸侯立家,无论是建国还是立家,纷纷采用的主要方式都是分封子弟或者亲戚,中间也导致了周人作为统治家族的政治离心力,结合周时期的姓氏制度就形成了,西周封建的三要素:赐姓,胙土和命氏。
结语:本文主要说明商周之变中中国人民政治文化以及思想的改变。
参考文献:
[1]何新华 试析古代中国的天下观(J)2005
[2]李超 中国人的天下观(J)2006
[3]杜永吉,徐长安 “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J)2002
[4]连秀丽 青铜礼器与礼乐制度的历史沿革(J)2005
[5]易凡慧子 浅析西周礼乐制度的变迁及礼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2012
[6]简军波 中华朝贡体系:观念结构图功能(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