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读者》杂志里看到一篇短小的文章,是关于中国传统古典木建筑使用的结构方式_榫卯,让我产生一点好奇和兴趣。
说来惭愧,我真不认识这两个字,特意去百度搜了发音和声调(第三声),用通俗的话来说榫卯就是由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
这种连接方式,不用钉子、绳子,只是让两个连接的物体做一点改变。木材有热胀冷缩的活性,而榫卯柔性的接合,因此有了一定的移动或松动的余地。榫卯,是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一转一折中,暗藏玄机。许多古典木建筑里深谙此法,让人不得不惊叹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
对于没有建筑学概念和实践能力的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欣赏感叹之余,也可以从中悟出些许为人处事的道理。
1、短为长用,关键是要学会观察巧而用之。榫卯里的看似缺点的局部,一旦组合为整体构件时,缺点变成优点,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这有些突破我们惯性思维里的扬长避短,而是借力打力的灵活运用。
2、刚柔并济,才能伸缩自如。榫卯结合,运用刚柔结合之法便有巨大耗能作用,即便地震来袭,也岿然不动,如山西应县木塔。这一发现,是否放在现实生活里,就是男人可以在事业里铮铮铁骨尽显男儿本色,是否也可在家庭生活里,有温柔体贴的暖男表现呢?反之,女子亦然。不同的场合需要,我们可以展现人性里不同的侧面,刚与柔不在乎谁多谁少,运用得法才能相得益彰。
3、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接近事物本质。榫卯用途简单,却有木构建筑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关系,才是要旨。古往今来,多少流传千万年的古语蕴含着历久弥新的哲理,它们经得起时间的验证,却有着朴素简单的外衣。所以多读经典,多看古人佳作,给现实生活的自己更多的熏陶和启发。
我在这短小的文章里顿悟到:任何一个世界的关系精髓或许都是“榫入卯眼”。如果遇到生活、工作、婚姻里让你焦虑烦恼的关系处理危机时,不妨跳出惯性思维,想一下榫卯蕴含的朴素哲理,告诉自己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许还有更完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