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璜和他的《海错图》
聂璜,清朝康熙年间画家、生物爱好者。
康熙三十七年(1698),聂璜绘制《海错图》。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海错图》记录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和不少海滨植物,共四卷。生动文字+逼真配图,实地考证+大胆想象,这位不走寻常路的清代手绘师,简直让人好奇心爆棚、期待值拉满。
《海错图笔记》:无穷小亮的追星笔记
无穷小亮是谁?
大名张辰亮,科普达人,知识渊博,风趣幽默。不管在微博还是B站,总有千万粉丝儿追随。
中学之时,《海错图》点亮了无穷小亮对于海洋生物探索发现的好奇心。阅读相关书籍,各地沿海探访,珊瑚礁海域浮潜,拍摄海洋生物图片,撰写相关文章,打卡海鲜市场,这些都成为了他走进《海错图笔记》的通行证。
从2015年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他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考证,带领读者一次一次穿越时空,经历浪漫而有趣的博物学大探查。
小亮哥的考证,对聂璜的发现有肯定也有否定,有质疑也有补充。
尽管经常在自己考证出准确结果后,对聂璜“醉雷公”式的分析毫不留情地开麦吐槽,但瑕不掩瑜,我们总能从中读到小亮哥毫不吝啬且真诚的赞美和敬佩。
考证舌鳎时,小亮哥说:“虽然聂璜的考证结果不够完美,但我依然对他充满敬意。从他求索的过程能看出,‘一鱼一目,不比不行’的论断,在当时的文化环境里实在太权威了,连聂璜敬重的海鲜达人都深信不疑,渔民都不敢否认。而聂璜一直坚持实证,他观察标本、采访渔民,批判性地研究渔民的话,画都画完了,还抓住一切机会询问。”
“考证《海错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中国古代的博物学记载充斥着太多的人云亦云,你抄我的,我抄他的,抄到最后,假的也成了真的,谁都懒得亲自实证一番。聂璜却时时闪现出独立思考的光芒,不但亲临野外观察实物,还屡屡对古书记载做出清醒的质疑。这种可爱的较真,是《海错图》的珍贵之处。”
批判地思考,广泛地求证,真实地记录,古今海洋生物达人在这一刻不仅实现了学术共鸣,更产生了心灵共鸣。
如此看来,《海错图笔记》,何尝不是无穷小亮的追星笔记呢?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简直就是井底之蛙。
打卡前,为啥要先读《海错图笔记》?
打卡海洋科技馆前,为啥要推荐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读读《海错图笔记》?
因为这是一套真诚的科普作品。
“科”是科学,要体现专业性、严谨性。
“普”是普及,离不开趣味性、文学性。
《海错图笔记》就是这样一套引经据典、通俗易懂的博物科普百科。
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考证这个生物,作者都读了哪些古籍,走访了哪些沿海地区,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与聂璜产生不同的观点后又做了哪些考证……
我们可以在书中发现,同类海洋生物的性格不同,智商不同,身存之道更是不同……
我们还可以寻觅,书中提到的虾兵蟹将是否出现在我家乡的海鲜市场,我妈的烹饪方法和外地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或者跟着老爸挖蛤蜊,如何习得盆满钵满的秘术……
书中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既专业,又有趣。相信一定能打破认知壁垒,打通好奇的任督二脉,让你直呼原来如此,过瘾过瘾。
海洋科技馆中的绝大部分生物,都可以在这套书中找到。读完书,再去打卡海洋科技馆,相信在面对墙上的文字解说时,你不仅不会感觉无味枯燥,还可能给你同行的小伙伴儿讲得头头是道呢!
今儿个就到这,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