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就这样平凡又特别的过去了。
今年的春节就像一个阀门或者说一道闸横在在一月份里。春节之前的腊月里,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像往年一样。可是越临近春节,越发有不同寻常的感觉。直到我们大家都被延长了假期待在家里。这感觉落实了,确实是不同寻常。
在这特殊的春节假期里,我打算做点特殊的事情。
首先,第一桩事情,就是跟弟弟轮番上阵,共同吹风,让爸妈不要出门拜年,出门要戴口罩。
我们的讲解和劝说,再加上鼓励老妈看中央新闻,看白岩松的医生访谈。效果还不错,就有一个点还要继续努力,老妈不舍得8块钱的口罩,买菜回来洗一洗下次好再用…这,我和弟弟只好偷偷烧掉旧的。
爸爸呢,他不带口罩但他不接触旁人,他胆子小,天天嫌弃村里看得还不够紧,村口进出不测体温,他担心得要命。但他容易憋得慌,怎么办呢?他就自己每天中午头人少的时候,开车去公路上溜一下放放风,十几分钟就回来了。胆子小也挺好,不戴就不戴吧,也不能太强逼,对吧?
看了字节跳动公司免费请大家看的电影《囧妈》,更加觉得跟父母的交流真得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跟父母互相爱,却总是用错方式。因为我们年龄不同,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自然而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甚至交流说话的方式都不相同。
那这么不同的两代人难道就再也不要交流沟通了?
相信大家都不想这样子,对吧?那我做的第二桩事情就是和弟弟一起听妈妈讲那她那过去的事情,就像囧妈里那样。
听了妈妈的姥姥年轻时候的故事,对妈妈的成长经历和思维行为方式也就多一些了解,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感情亲密度,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妈妈的不容易,沟通起来也更切合实际。
比如戴口罩这个事情就顺利进行了,因为我和弟弟发现她们那个年代的人对中央电视台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那里面的主持人或者医生讲话更容易被她们信任和接受。果然如此。
第三桩事情就是看书和打卡了。
比如看了《好好说话2》,我知道了一个道理:说话之道的核心永远都是人,只有人才能吸引到人。好好说话,本质就是好好做人,好好体会做人的喜怒哀乐。
人为什么想说话?本质就是想接触人,认识人,关心人,改变人。
一个人的话语中,往往埋藏着他的思考与企图,情绪与欲望,包含着对外界的猜测与理想,期待与恐惧。他的可能性都藏在开口之后的话语里,好好说话不只是为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比如说有个人,他突然在群里问正在聊养生的群友一个问题:大家都信中医吗?
这个问题问得太绝对了,有一种非黑即白的感觉,让人无从回答,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引发一场争执。这就是《好好说话2》里面讲得冲突危险区的一种。
首先我们自己要尽量避免提出这种类似的问题。
然后假如我们自己遇到了这种问题还不得不回答的情况。
我们可以这样做,先给这个问题设置一个前提条件,然后再回答,这样比较妥帖。
比如中医有很多好用的方子和方法,还有很多上医治未病的智慧可以学习和研究,我很赞同;如果说所有的流传下来的,不论精华还是糟粕,全盘接收的话,我不同意。
这样的说法,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毕竟每一个事情都是有多种层面的,我们只要选取适合自己的前提条件的加以正面肯定即可。
就算有人比较小气,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或者角度来看待正面特点——精打细算。
春节假期还在继续,收获就先写到这里吧。今天是初七,北方的人亲日,在此祝大家新春快乐,健康平安。
【5041-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