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感性的人来说,看亲情类的电影就是折磨。
要不眼里就是从头哭到尾,要不就是含着泪水看到最后。
电影本身就是理性和感性并存的一种艺术,当感性占据上风时,对观影者来说就是泪腺的崩溃。
而在这种感性中,理性又是作为基础,打好地桩的理性上再建立感性的大楼,这类的电影一般不会出错,并且能让人从头哭到尾。
相比之下,韩国电影中比如《七号房的礼物》《素媛》《熔炉》都是在理性地桩稳固的基础上,再建立感性的大楼。
这三部电影的理性地桩是以案例为主作为浇筑材料,而对其中材料的要求就是不能出现任何的逻辑错误,不能出现任何的剧本构建的低级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把感性的高楼建立起来,才让观众在哭的时候感觉到,这个故事是可信的,并且泪水的流淌是值得的。
所以,今天就推荐一部让你泪腺崩溃的电影
《季春奶奶》
讲述的是小时候因为遭遇事故而失踪的孙女,十年后再次和奶奶相遇的故事,充满了令人流泪的感动,她们身上的秘密也令人好奇。
这部电影,我敢打保票很多人在看的时候,肯定会说
不就是一个奶奶的孙女丢了,然后找到了,之后经过许多反抗最后大圆满的结局的故事嘛(切,破故事,我也能写得出来)。
(⊙o⊙)哦,不好意思,编剧没你想的那么傻逼,毕竟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上可是8.2分,你以为编剧是吃屎啦!
不过,这种人说对了一半。
确实,这个奶奶的孙女最后走失了,在十二年后回到了奶奶的家中。
但是呢,后面就不是你们能想到的了。
当年,奶奶的孙女走失后,被别人拐到家中,家中还有另一个女孩,就是现在回到奶奶家中的那个女孩,后来嘛一家四口外出出车祸了,那个被拐来的女孩死了。
这个家的男主呢就想骗保,就和保险公司的说了,最后自己的亲生孩子活了下来,还拿到了一笔保险费,这不算什么,当他的女儿回到奶奶家中时,还让她骗走了奶奶的存折。
啧啧,人真是可怕。
其实,奶奶知道这不是她的的亲生孙女,为什么在电影中,她没揭穿呢。
这可能就是亲情所在的伟大吧。
电影的剧情走向前半部分是属于大部分典型的亲情电影的套路,先把主人公的身份交代的很悲惨,又在最让你打起希望时,再重重的一击。
后面的剧情,就是开始慢慢的走向非典型亲情电影的路线。
用带有类似悬疑色彩的手法,带出真实情况,给人再一次的重重一击,然后让人陷入绝望。
除此之外,电影中老奶奶的演技真的是超级好,眼神都是演技,尤其是在那有着浓浓老年斑的特写中,不禁让人感觉一丝丝的酸楚在其中。
最想说的是,为什么对于亲情电影来说,韩国,日本那边的电影能把人心中最脆弱的那块地方,敲击的那么准确呢,这就要得益于编剧对生活的阅历和有过一定的体验。
不管是改编电影还是虚构电影,对编剧而言,剧本的打造不能是空中阁楼,纯粹的建立在个人的臆想中,而是在自身的阅历和体验中,又重新的建立新的体系,在此体系中把自己的经历与故事融合。
比如我看过的韩国电影《我爱你》《长寿商会》这种同样也是亲情题材的电影,编剧在写的本身的情况下,肯定不能让观众在看的时候,猜到结局,并且这些电影中人物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都是最为考究和推敲的。
但并不是国内没有这种电影,有只是很少比如《暖春》《亲爱的》《我们俩》
回到电影中,这部电影,在情感细节中的描写是好的,不管是奶奶把贴了好久都快掉下来的寻人启事又再贴上,还是保存着孙女小时候用的每一样东西和画的每一幅画。
而电影中奶奶问孙女的那句,是海宽,还是天宽啊?
是海宽,海怀着天空。
这也是电影的点题之笔,也是全片的最核心的部分。
解释了为什么奶奶明明知道不是她的亲生孙女,还要不揭穿的继续下去。
奶奶对亲生孙女的爱,就像海那样的广阔,可以涵盖一切,虽然天大,孙女去了,找不到,但是有海这个怀抱,即使回来了一个不是自己亲生孙女的女孩,也能包容。
说到最后,其实还是奶奶把对亲生孙女的爱寄托到这个女孩的身上。
电影还有一处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地方,就是拐卖儿童。
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反拐卖儿童电影也不为过,因为故事的走向和叙事方向对拐卖的题材来说,只是显得比较隐藏一点,不容易看出。
这一招国内可以借鉴嘛,不让某局给你瞎动刀子。
比如国内的《亲爱的》就是一部反拐卖儿童的题材,对现实的揭露是赤裸裸的,但是现实可能要比电影剧情更要残酷。
其实,说到最后
看完这部电影,会让你想起你的家中的奶奶,想起你的姥姥。
快放假了,快要回家了,
真的想你的奶奶或者姥姥,就看这部电影
——《季春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