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拜中迷失
——读《堂吉诃德》有感
育才中学初二(15)班 张王佳怡
大凡读过骑士小说的,应该都不会忘记这朵奇葩——塞万提斯所著的《堂吉诃德》。这部伪骑士小说打破了骑士小说的浪漫主义常调,让游侠开始了瞎游,将喜剧变成了悲剧。但也正是这朵奇葩,溃败了当时泛滥成灾的骑士小说,影响了西班牙的政治格局。
书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原名阿隆索·吉哈诺,是拉曼却的一位穷乡绅,有着精明的头脑和健壮的体魄。本该如此平平淡淡度过余生的他,却梦想着成为伟大的骑士,为国建功立业,而本书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他劝说财迷邻居桑丘·潘沙成为自己的侍从,宣称自己是正统骑士。面对因愚蠢而犯下的种种过错一律认为是魔法师在和他作对。一心想锄强扶弱,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直到临终时,他才幡然悔悟,对害人的骑士小说深恶痛绝,但为时已晚,只得在痛悔中遗憾离世。
塞万提斯塑造了一位疯癫而又清醒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两种性格的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讽刺意味。或许堂吉诃德的本意是正确的,梦想着为国奉献乃人之常情,可他却选择了成为骑士这条不适合他的道路。因为不适合,才突显了他的疯癫与可悲。这同时也警示着我们,努力并不一定就会成功,关键你是为何而努力,又是如何去努力。
堂吉诃德为自己的骑士事业奋斗到身死,这本是就是辛辣的讽刺。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并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最终迷失了自我,那原本精明的头脑也被骑士小说的迷雾所蒙蔽,变得迟钝、愚昧。这并不是否定他的努力,而是否定了他的思维,那种被骑士小说同化了的思维。
同样努力终生却失败的,是《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于连只是木匠的儿子,受尽欺凌与鄙夷,但因其突出的才华而被市长聘为家教。穷苦出身的于连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然而在巨大的贫富悬殊下,他逐渐迷失在了追求中,变得和他所看不起的那些人一样,虚荣而麻木。未来金钱和地位,他出卖了爱情,不择手段,最后落得杀人未遂,判处死刑的下场。
堂吉诃德也好,于连也罢,他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都有一颗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心,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做了错误的决定,且一错再错,从而奠定了他们失败的结局。
相比堂吉诃德的荒诞历险,于连的经历更接近于我们的现实,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抉择。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胸无大志,从想要拥有一架玩具飞机,到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贯穿着我们的人生,也左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立志要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要想目标迈进。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是人生一个又一个的转折点。因为是转折点,所以这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平庸的人,个个都能被世界所铭记。为此,分歧就出现了。在失败者中,除去努力不足或放弃梦想的,还有一类就是空有努力,却用错了方向,最终在梦想中迷失了本我,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堂吉诃德和于连就属于这一类,而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是如此。
见过无数犯罪者被捕时的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他们也曾拥有梦想,梦想着发家致富,梦想着一表人才,但他们或为生活所迫,或因自身懒惰,而选择了犯罪这条不归路。我不能批判他们是愚蠢,但常常为他们所不值,为什么拥有犯罪的精密头脑,却不愿换条明智的路径来实现梦想?临了,只落得个凄凄结局。
所以说,人生在世,我们免不了会为梦想而奋斗。树立正确的目标,理智清醒地追求,两者相结合才能保证我们不在梦想中迷失,才能不忘初心。堂吉诃德就是给我们的最好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