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79章,这章反复跟吟并且对照译文我还是没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在字面看来调和大的怨恨虽然还有余怨但最起码比有大怨好吧?为什么持有借据不去讨债,不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么?税收不是国家规定的该交多少交多少吗?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听了罗大伦老师关于这章的讲解。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调和巨大的怨恨,必然会留下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解决方式呢?因此,圣人拿着借据,而不向欠债者讨债。有德行的人就像主管合同的人那样不会索取什么,没有德行的人则像主管税收的人那样总是苛求人们付出点什么。自然的规律是没有亲疏之分的,但它总是会帮助善良的人。
根据罗老师的音频总结:“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大怨产生还有小怨,尽量不要让怨恨产生,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怨恨产生一定也是伤害带来的,这些都是仅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在想尽办法获取利益的同时伤害了其他人,这时候也就产生了怨,因此要消除怨。要想消除怨,首先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切不满都归咎于他人,其次应按照道的“无我利他”的原则去做事,尽量放下自己去发出善念,这样便不会产生大怨。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有点:“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意思。当负能量来的时候,以正能量回馈它,我们不要以负来对负。比如教育孩子,孩子犯错不一定要责罚。他举了个朋友的例子,小时候偷苞米被田间劳作的大叔逮了个正着,但是大叔没责罚他,而是给他烤了个苞米吃,说下次饿了来田里找他给他烤苞米别到地里乱踩。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你行善天道就会加持你,“天之道”就是每个人的善念,我们要知道它尊敬它,随时清除私心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更加幸福坦然。
在一个系统里面一定是道、德、法三个层面融会贯通。没有“道”、“德”滋养,单靠一个“法”运行,只会生“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