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景象限
为什么“乱拳打死老师傅”?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的乔布斯能取得成功?为什么兵法说“出奇制胜”?为什么太极拳“无招胜有招”?
白天除了上课,家务、宝宝、人事往来,无暇深入思考。晚上夜深人静时,便于思考时,却又发现自己才疏学浅,平时欲望杂念太多,学习时间甚少;发现要做好一件事情,还真需要割舍很多东西,还要把时间抓起来,去掉那些与梦想无关的琐事杂念,割舍那些有害意志的纵情挥霍与享乐。
要好好回答上述问题,需要占有许多材料,以及训练得法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加上实践的检验,以及些许灵感的眷顾、顿悟的开光。
我想到了上述问题,可凭目前的学识,我的确还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也不想上知乎去找现成的答案,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享受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独立呈现的过程。
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你想成为专家,努力一万个小时还是不够的,你还得努力克服惯性和惰性,对每次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其中的纰漏和瑕疵,下次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日益精进。还需要不断地练习与总结,将经验与新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运用时达到随机应变、顺手拈来的效果。
想起今天的课,明知道要按学情来教学,也明白地跟学生说,语文的阅读鉴赏课是老师教授阅读方法,你们得先读,不明白或理解不深刻,感受不精确的地方,再由老师点拨引导。可是,套路实在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妖精。它让你轻易地享受前人总结的经验,或者自己习惯的路径,然后思维僵化而不自知。很快进入课文后,我就又陷入了推着学生读的窠臼。什么结构分层啊,中心事件啊,贾府环境啊,好像有了这些抓手自己就心安理得就驾轻就熟似的,当时用得可是有点沾沾自喜啊!就这样轻从了沿用了好几年的习惯,跟不备课又有什么分别呢?(还有,惭愧的是,当说到“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时,我竟然也轻从了学生说的“人多势众”,这里明显不太适合用这个词,说“人丁兴旺”还算差强人意吧。)
再让我上一次,我绝对不会再套路似的从这些老三样开始。
我会像聊天似的问:你们喜欢读小说吗?平时是怎样读小说的?知道小说是什么吗?它的正确打开方式又该是怎样的呢?读小说有什么好处?你喜欢的(读过的)小说有哪些?
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学过的小说,去尝试总结小说的文体特征,去将学过的小说按叙事角度进行分类,让他们先对小说的文体特征有个基本认识,对小说的作用有个理解体验。这样,大约才算是从整体着眼吧。然后,再具体到课文的阅读鉴赏,就是所谓的“局部着手”吧。
作为一名半老不新的“中年”教师,我的很多理念和学识都有待于升级换代,平时所讲和此号所写,有很多一知半解的东西,只是因为必须有所输出就不管不顾地说和写了出来,如果能见教于大方之家,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