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农历正月十九,奶奶在平静中走完了她82年的人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按理说奶奶这也算是高寿,平日里儿女们,孙辈们对奶奶也是孝顺有加。可是,作为奶奶最小的孙子,也是平日里最疼爱的孙子,奶奶过世时我心里还是感到深深的忧伤和难过。
奶奶八十岁时,我脑袋里不知为何闪过一个念头:奶奶终究是要离开我的,在这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有奶奶叫能听到奶奶的应答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那时候在我看来这种平日里再平常不过的叫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在听到身边有这样的叫喊,眼里投去的则是羡慕的眼光。
奶奶过世后,也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奶奶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越来越淡了。不知是奶奶责怪于我,还是奶奶不忍心我这个孙儿对她老人家过分的牵挂,奶奶走后很少出现在我的梦里。
转眼奶奶逝世已经三年了,如今又恰逢丙申年清明将至。谨写下些零散琐碎的记忆来表达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提笔忆往事,过去与奶奶相处的时光不禁从脑袋里一一浮现。
小时候,每到夏季总是拿着小板凳坐在奶奶身旁。奶奶每到夏季背上就会出奇的痒,总是叫我帮她挠痒。我倒也把帮奶奶挠痒这件事当做趣事来干,每次挠痒总能得到奶奶的夸赞:我孙儿挠的好。我也就越挠的卖力。奶奶闭着眼躺在竹椅上,脸上露出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遇到好晴天,我就会让奶奶坐在外面晒太阳,我则帮她老人家剪指甲,淘耳朵。正如同我小时候奶奶帮我做这些事情一样。
孩提时代听的最多的故事就是听奶奶讲着我家族的往事。有些事情反反复复的讲了好多遍。以至于后来讲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我跟姐姐都能背出奶奶所讲事情的下一个桥段了。但我和姐姐也只是相视一笑,也要耐着性子很认真的容奶奶把事情说完。听的最多的则要数奶奶讲我曾祖父的故事了。每当讲起我的曾祖父,我的奶奶都会流出自豪的表情,讲话的声音似乎都高了几分贝。听奶奶说我的曾祖父在当时村里甚至是周围邻村都是一位“能干人”。不仅是个有知识的“文化人”,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每逢过年都会帮乡里乡亲的人写春联,还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工师傅,精通八卦占仆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曾祖父的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穷人。谁家没有粮食吃了,就会偷偷的挑上大米送到别人家中去;谁家着火,烧的一干二净了,就会帮着建立新家……在奶奶的叮嘱下,我们这个家族对曾祖父尤为的敬重,如今曾祖父虽已过世几十年有余。但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去曾祖父的墓地,带去祭品。一来是去表达我们的哀思,二来也希望曾祖父保佑我们这个家族平安顺利。奶奶在世时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去,在曾祖父的墓前总是碎碎念。
奶奶是个要强不服输的人,爷爷小时候不愿意读书。据说曾祖父当年是有能力也有意愿送爷爷念书的。无奈爷爷每次在去学堂的路上都会躲在树上不愿意去念书,曾祖父最后也就只好作罢。由于爷爷没读什么书为此奶奶也因为这个受了不少的气。也正因为如此奶奶下定决心,凭借着她和爷爷的吃苦耐劳硬是让爸爸和大伯上了学念了书。
童年的我是个非常喜欢捣蛋,脾气很倔的小孩。经常与村里及邻村的小孩打架。为此奶奶总是替我去跟别的家长道歉,替我说了不少的好话,也使我免遭那些小孩家长的教训。小时候不听话挨妈妈的打骂时,也是奶奶护着我。抑或是受了委屈我也是喜欢去找奶奶寻找安慰。即使等我到了高中,到了大学,心里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压力大时,我也总是去找奶奶诉说。
奶奶虽然读书不多,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个聪明能干、伶俐、能说会道的老人。更为神奇的时,我总感觉靠近奶奶总有一股强大的安静的力量。哪怕前一秒的我还在为生活琐事而烦恼不已,或是内心狂躁不安,亦或是心里面憋着火,受了委屈。一坐在奶奶身旁,整个人就平静安静了下来,心平气和的跟奶奶讲着自己的周遭。奶奶总是耐心的听着我的抱怨、牢骚、委屈和不快,然后不紧不慢、语重心长的开导我、劝解我、安慰我。经过奶奶的点拨,我整个人都豁然了许多,内心也重归平静。奶奶过世后,自己经历的不愉快、烦恼再也难找像奶奶那样的听众了,更多的则要独自承受,自我开导、解压。
清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总会选择在这时寻根问祖,追思先人,祭奠逝去的亲人。细雨丝丝,清明将至。尽“思时之敬”,写下这零散琐碎的记忆,再叫一声奶奶,我知道您老人家一定听的见。
农历丙申年清明前夕于家乡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