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作者:【美】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
译者:王丽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书籍类别:学前教育
这本书是克里斯塔基斯对美国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作为中国读者,虽然我们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国情,但这本书还是有它珍贵的价值所在。
虽然我也从事着教育相关的工作,但从未有过像作者那样,认真执着的思考。作者关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观点,在当今的社会上,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1.
学校教育≠学习
孩子越是具有哪方面的天赋,我们便越恐惧他相应的智慧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开发,结果往往就是过多的学校教育,损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常常苦恼,为什么孩子坐在教室里,却总是不能按照老师定下的规矩,进行相应的学习。
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把孩子定义为无知者,却忽视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成长力。
这种成长力,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谁也无法的剥夺的权利,而我们作为大人,却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幼儿园本应该是一段轻松惬意的时光,却因为这种机构过多地强调了自己作为正式学习预备阶段的性质,使幼儿园越来越倾向于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孩子喜欢游戏的天性。
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此逃离课堂。花里胡哨的教室装扮,只会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却不能起到引发创造力的作用。
2.
失败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失败之处,往往就是这三点:
无法点燃孩子的好奇心。
对知识狭隘的拆分。
错配的期望。
我们总会发现,失败是成功之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一书中,用详细的案例,分析了当今社会中学前教育的缺失。
我们总是太注重知识的传达,却忽略了对于孩子的观察。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很多原来没有发现过的品质。而孩子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成长力,该是我们最为值得的东西。
好奇心,是引领孩子探索未知的最大动力,也是一个人未来能永葆青春心态的良药。而最失败的教育,就是不仅没有激发好奇心,甚至是让孩子对什么都失去热情。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应该避免的事情。
可我们总是忽视了与孩子的对话,总是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最好的爱。也有人认为,爱就是陪伴。但这种陪伴,若是缺乏观察,也往往事倍功半,最后安慰的不过是家长的心,于孩子的成长,又能有几分益处呢?
作为整体的知识,被我们拆分成零碎的部件,而我们却忽视了孩子认知事物的规律:对于具体情境的东西,孩子能够更快的认知,而作为抽象概念,孩子很难领悟。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是不能逾越的。我们揠苗助长,最终毁坏的是孩子更为漫长的未来。如果,总有一天要学习,为什么不能慢一点呢?
3.
成功的学前教育
那么,成功的学前教育应该有哪些特征呢?
培养孩子与人交谈的能力。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将自己作为研究者的探索心态。
游戏为基础的探索性课程,激发孩子主动探寻的热情。
是的,这里并没有具体知识学习量化的标准。我们未来的一生,将有很多的时间去进行学校学习。但在幼儿时期,请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个人选择。
一个美好的童年,对每一个人未来的成长,都具有着超乎想象的重要意义。
善待你们的孩子,善待他们的未来。
4.
小孩子,去做游戏吧!
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成熟的越来越快,却忽视了扼杀孩子童真天性的,正是我们这些大人。
越来越多的压力,已经向着小孩子袭来,侵占了孩子本该游戏的童年。
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给孩子们安排游戏时间,就算是室外活动,也制定了很多规矩,不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耍。所以,孩子们会觉得无趣,以至于不想来上学。
还记得你自己的小时候吗?去河边捞鱼,在草坪上打滚,在泥巴里奔跑,或者就是静静地观察一个小虫子爬行。
那是多美好的时刻呀!你却要求那么小的孩子学习,是有多残忍!
所以,恢复孩子的游戏吧,去接触大自然,放下手中的iPad,离开电视,出去跑跑,也是好的。
5.
有爱,你就要观察!
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这本书中,一个很核心的思想。
我们不了解孩子,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观察。那么,我们该如何观察呢?
这种观察,应该是有爱但没有评判。
我们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和孩子互动,问问孩子他们自己当下做的是什么?他们怎样思考……
这些都格外有意义。
培养自己“无记忆便无欲望”的心态,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孩子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在对话的过程中,让孩子成为对话的主导者,你会发现,孩子会的知识,比你想象的要多。
只有通过悉心的观察,我们才能更了解孩子,才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6.
最好的成长力,就是——我爱你。
尽管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孩子没有因此触发心理疾病,而是健康茁长的成长呢?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爱。
不仅仅是父母的爱,还有朋友的爱,老师的爱,正是这一系列的爱,让孩子在行为过程中,产生了无尽的安全感,进而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成长力。
其实孩子们并不笨。程式化的学习,对孩子反而有害。不断碎片化的童年,让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整体面貌,从而给一些孩子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往往,有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对孩子问题反映出来的本质视而不见的成人的愚笨。
小结:
无论你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良好的教育都不会迫使你成为一个完人。这很难,也不可能实现。我们需要的,其实就是慢下来,细心地观察,充满爱,不带批判。
你会发现,孩子懂得很多。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