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纽约时报》刊登父子文章:我为何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摘抄:
但是,我在的学校有一个作业天天都有,那就是读书笔记。这个作业要天天写,老师每周都要检查。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可以用国内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也就是一般先把书中内容梗概写一下,再写几句心得便可。哪知道,老师的“朱笔御批”(书法直逼英文狂草,极难辨认)总是问题一大堆。这些问题对我而言,简直“太伤自尊了”。我实在弄不懂,他的那些问题和我读过的书有什么关系。大概在头几十篇读书笔记中,老师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reaction”,“你的thought呢”,“你的idea是什么”,“给我你的viewpoint”……你的,你的,你的;我的,我的,我的。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知道看别人的书,为的是生产自己的想法。
这些话让我明白了,我每天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我思考,启发我思考,“逼迫”我思考。为了完成这种要有自己的reaction、thought、idea和viewpoint的作业,我不得不看更多的书,上网找更多的资料。慢慢地,“朱笔御批”中的内容变成了“商榷”和探讨,而有时则干脆是我的名字后面加上两个英文单词:“Great job(非常好)”。天天读书“写作”的结果,就是我在插班的第一个学期末,不仅在数学和科学,而且在戏剧等全部八门功课上,都得到了A。
划重点:看别人的书,是为了产生你的想法!
或许我对我两岁女儿的教育,也可以参照这个方式:
现在她还不大会说完整话,那么我们一起看一个绘本,看完后,我来说说我的想法,让她听。
等她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书或者一部电影,我便可以鼓励她聊聊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天马行空。如果她一开始不情愿,我和先生可以先给她做个示范,然后观察她的表情,若她能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一定要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她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锻炼她的表达能力。若她还有兴趣,我可以建议她,把自己想法写下来,慢慢锻炼她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