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简单的故事,这种构思方式非常好用,如水银泻地;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故事,可能就会涉及到更多故事线的穿插,如何让故事线之间剪不断,理不乱,就涉及到了“多线叙事”的探讨。
今天,我们就拿《武林外传》为例,展开聊聊故事的“双线写法”。
《武林外传》是国产情景喜剧中的上乘之作。其中全部故事都发生在明末七侠镇的同福客栈,掌柜与伙计们与来往过客,在嬉笑怒骂中,体会人间江湖。
第16回,“为骗财书商耍手段,欲销赃掌柜吓破胆”。
从题目就能看出,这一回有两个故事,一个关于书商,一个关于掌柜。
做了一张故事发展的流程图,看起来会更加直白。
(图)
若想用好“双线写法”,首先要注意两个时间点。
开头处,众人被秀才小说吸引聚到一起,两组矛盾、两对人马、两个场景,拉开帷幕;
结尾处,两条线如破镜重圆,矛盾冲突解决,观众会心一笑。
然后用“1个公式(人物+心理缺失+寻找弥补)”,梳理一下其中人物。
(1)秀才出书线:
1)吕秀才(秀才):
心理缺失:屡试不中,遭人非议;
寻找弥补:想在小说中把各种现实愿望实现,并获取名利;
2)郭芙蓉(小郭,秀才的女友):
心理缺失:想闯荡江湖,但无钱从客栈赎身走人;
寻找弥补:希望秀才出书赚钱后帮自己赎身;
3)范大娘(书商):
心理缺失:奸商赚黑钱;
寻找弥补:看秀才老实,准备诈一笔;
(2)湘玉销赃线(这些赃物是前几集盗墓贼雷老五留下的):
1)佟湘玉(掌柜):
心理缺失:官府巡查赃物,心中忐忑;
寻找弥补:想尽快销赃,向老白求帮助;
2)白展堂(老白):
若想让两个故事都完整,就需要让其中有一个连接点,而老白就充当了这个角色。
——作为掌柜事实上的男友,湘玉要销赃,自然要找老白商量对策;
——作为客栈里的机智男主角,小郭想赎身,于是拉老白上车,一起逼迫秀才签契约。
秀才出书线,主要的矛盾冲突在于书商拿契约造假,想狠狠地诈上秀才一笔;
湘玉销赃线,主要的矛盾冲突在于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把赃物出手,只得深藏闺中。
没有湘玉老白的二人转,就没有了精彩的销赃销不成的故事;
没有了老白后面的良心发现,就没有了给秀才解围,让赃物落到奸商手里的剧情反转。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最终曲径通幽,家人团圆。
那么,双线写法还有什么好处呢?
我想,主要在于“相互影响”及“留白想象”两方面。
1)相互影响:销赃的一路折腾,不断打扰着秀才的小说创作,显得过程更加曲折;而秀才急需钱财时,又是赃物抛来,解了燃眉之急。单单讲一条线,都会觉得枯燥,甚至故事胎死腹中;只有互为因果,才能柳暗花明,余味悠长。
2)留白想象:看着空空的首饰盒,湘玉的首饰是如何被抢夺一空的?看着秀才抻了一个大大的懒腰,他又在小郭的监督,客栈的吵闹声里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一千个故事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需要把两个故事讲得那么明白,若隐若现,剩下的交给观众吧。
另外,“便于作者藏拙”,也应该算“留白想象”的一种。而对于《武林外传》来说,最大的“拙”,可能就是没钱。没钱造更多的场景,没钱请大佬演员,甚至没钱多做几件衣裳,眼尖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过了没几集,同一件衣裳又穿在了不同演员身上。
于是,华山论剑如何激烈,西凉河滑冰多么爽快,都凭演员一张嘴,凭观众自己想象。
甚至这一集最后,湘玉知道范大娘最后死于公堂,也全凭捕头老邢通风报信,“刘侍郎还未说话,老太太开口就是一句,‘咱上头有人’…锦衣卫一听这话,蹭蹭蹭往房上窜啊,一下上去八十多个,然后房梁就塌了,正中老太太脑门。”
摊牌了,我是《武林外传》腐竹,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