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小学任教科学的孙老师这周上实验课,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后来调查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现在很多学生对诸如水稻小麦叶子结构、火柴点划等都感到十分陌生。大多数老师认为,造成现在这种不对称现象,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丰富是重要原因。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能学好科学这门学科的。(12月20日 钱江晚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科技人才,而学校便是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谁就掌握着世界话语权,让孩子拥有科学头脑热爱科学,对孩子进行科学常识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涵。
然而,95%的孩子不认识白蜡烛,对水稻小麦叶子、火柴点划感到十分陌生,孩子缺少这些生活常识,不禁让老师感到很忧虑。因为生活常识的缺乏,是很难学好这门学科的,而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教育学科,对于培养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又非常重要。科学技术是为了孩子美好未来,我们必须弥补孩子生活短板,激励孩子多拜生活为师,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科学常识。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科学常识便来自日常生活。为什么有四季更替?为什么冬冷夏热?为什么有日升日落?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北斗星为何可以辨别方向?这些气候与天象,孩子应该懂得起码的科学道理。蜡烛的蜡不是塑料,火柴点划不会引发爆炸,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难剥是受热膨胀,筷子插进水里看起来弯曲是是光的折射引起,小麦、水稻叶片是条形,橘树樟树是常绿树,桃树梨树是落叶树,白菜长在地上萝卜生在泥土下......要知道这些常识,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有限的教材里,而是要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下来。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少年闰土虽然没读什么书,但却懂得很多生活常识,以致迅哥“我”非常羡慕。少年闰土之所以能够将夏天看守瓜田与冬天雪地铺鸟叙述得有条不紊,源于他经常拜生活为老师。如果我们今天的孩子,能够像少年闰土那样走进生活,孩子就绝不会出现面对普通蜡烛而疑惑不解,老师就不会面对孩子的困惑而忧心忡忡。
要让孩子拜生活为师,就要给予孩子走进生活时间。近年的课业减负之所以紧箍咒念得很紧,就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孩子课外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在很多地方,却在减负上打折扣,学生课后仍然要埋头去完成作业。尤其是不少家长,始终抱着老黄历不放,学校作业减少,就将孩子送到培训班加压,很多孩子的课后假期被各种培训占据,自由支配时间甚少。没有自由的时间,学生走进生活就是空想。因此学校应该严格执行减负令,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让孩子课后真正属于孩子自己支配时间,家长更要跳出老黄历窠臼,尽量不要将孩子送进课外培训班。多年的课外培训效果证明,孩子只要在课堂认认真真,课后根本无需去进行课业“加餐”,而且很多小时候进行课业“加餐”学生后续学习动能日益减少,没有课外课业“加餐”的孩子发展比“加餐”发展得好比比皆是,大多课外课业“加餐”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家长如果不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孩子就有了更多机会走进生活。
要让孩子拜生活为师,就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一些家长虽然也认识到让孩子走进生活有益孩子,能够让孩子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增加常识。但是担心孩子安全,担心孩子这不会那不会,更担心孩子吃苦受累,于是干脆将孩子锁在屋里,让其在保险箱里过日子一些生活小事都越俎代庖。很多孩子不会生活,连蜡烛也不认识,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将其锁在家里不让其独立外出生活所致。家长当向鸟类父母学习,从小放手让小鸟飞翔,也许小鸟开始会摔下受伤 ,但却无形中接受了磨炼,自然日后会高高飞翔。如果家长敢于放手,对注意事项多强调,那么孩子就能够走进广阔天地,开启丰富多彩的生活,就必定能够在生活中积累不少生活科学常识。面对小小白蜡烛,就绝不会再怯怯偷偷问老师那是什么东西了。
书本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传播知识是有限的。孩子需要众多科学常识,当然需要科学教材,也需要教师传授知识,但更需要孩子深入生活,拜生活为师,让生活这位老师传递更多科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