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这个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笨鸟先飞,一种是嫌累不飞,第三种鸟最讨厌,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第一次看到这个段子的时候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但仔细想想,话糙理不糙,我们来分析下,第一种鸟,想飞,但不够有才,一下子飞不起来,或者飞的不够好,或者飞的太慢,总之飞的不那么让人愉快,于是他们就以勤补拙吧,不会飞的时候努力学飞,会飞的时候努力飞的高,飞的高的时候努力飞的稳,他们用自己的勤奋,踏实扎实飞好每一步;第二种鸟,大概比较老庄,无为散漫,知难易懂进退,深谙自己的秉性,太懒又不愿折腾,漫漫人生路,坚决不为难自己;第三种鸟,想飞,但不知道什么鬼原因就是飞不来,但是午夜梦回的又心心念念的放不下,那怎么办,于是就想到让下一代完成自己不能飞的心愿,代替自己飞。恩,你们尊重过下一代的感受吗?凭什么你自己不做或者做不来的事情,要让下一代去做,你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吗?
今天之所以想到这个段子是因为读了一本书,美国伍绮诗的《无声告白》。阅读过程比较沉重,故事从一个美国家庭中的二女儿莉迪亚无端死亡开始,采用倒叙于顺叙相结合的方式,一步步揭示孩子死亡的原因。从开始怀疑他杀,抽丝剥茧从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开始展开,逐渐让读者看到,孩子的死亡其实是自杀。那是一种对沉重窒息的爱逃离。
作者通过此书向我们展现了40到80年代期间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女性觉醒的反抗和妥协、家庭传统观念的无形桎梏等问题,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一个现代版的爱的教育的悲剧啊。母亲把所有的爱,所有对梦想的追求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为了不让母亲失望竭尽全力,即便不开心不快乐不喜欢不情愿,但为了母亲的笑容,孩子忍耐了很多年。成长的压力,内心的压抑,当有一天孩子发现自己所有的道路都由母亲设计好,当有一天唯一理解自己的哥哥终于冲破这个家庭的樊笼先离去(上哈佛),当有一天发现自己喜爱的男孩原来是个gay,所有这一切都催生了她解脱的念头,于是,在一个夜晚,她走向了那个码头,那个湖。
其实在故事的一开始,警察就告诉他们孩子更可能是出于自杀,因为现场没有任何他杀的痕迹,但是全家人都不相信,尤其以母亲玛丽琳最甚。玛丽琳,莉迪亚的妈妈,詹姆斯的妻子,有梦想有抱负敢于与众不同的女子,当年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社会世俗的眼光奋不顾身嫁给一个中国男人,她放下了她医生的职业梦想,围着丈夫和厨房打转。可是,玛丽琳毕竟是那个时代最早觉醒的女子,她曾经是女学霸,在只有她一个女学生的班级里,不顾男同学对他的嘲笑, 做到功课得第一,做到实验最精准,让所有男同学都不敢轻视她。后来因为爱情,她放下了学业,但这不代表她忘记了她的梦想。午夜梦回,她内心的独立蠢蠢欲动还是不断撩拨她,尤其是在看到邻居一个同龄的女性在医院里雷厉风行果敢干练的为病人诊病时,她内心的那枚叫梦想的种子开始突然疯狂滋长,她觉得自己不能就此一生,她必须要放手一搏。于是在有了内斯(大儿子)、莉迪亚(二女儿)后的某一天,她离开了,开始曾经她落下的最后一学年的课程。短短几个月,对于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是如此漫长的煎熬,包括她自己。丈夫日日买醉,大儿子与女儿只有可怜的速冻食品和电视机作为陪伴。她们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离开,也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再回来,看到父亲的状态,她们幼小的心灵开始长出了阴影面积。这个阴影对于莉迪亚尤其严重。而另一边,她们的母亲也并非一心一意的学习,日日思念丈夫与孩子,求学生活的拮据,身体的疲惫,都在折磨的这个母亲,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第三个孩子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在肚子中时,她终于彻底瘫倒了,也泄气了。此生只能这样了,回归家庭吧。
这个家庭又完整了。但是裂缝已经存在。玛丽琳没有致力于修补,而是将自己那几个月的缺失和对梦想的追求转接到了二女儿莉迪亚的身上。自己没有能够成为医生,那么莉迪亚总可以吧。不,她一定得成为医生。于是她设计教学成长计划,给莉迪亚所有的耐心与爱,让她按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走。这个过程中,父亲詹姆斯也是如此,因为美国移民的身份的自卑而一味的要求女儿主动去学着融合集体,学社交,他与妻子一样在二女儿身上投注最大的爱,大儿子内斯看在眼里,他既嫉妒母亲对于妹妹的宠爱,又理解妹妹的沉重,而小女儿,也就是这个家庭里最后出生的那个孩子,一直都是被忽略的那个,她站在最旁观的角度观察着这个房子里的所有人。她羡慕哥哥独立,羡慕姐姐有父母宠爱,而自己可有可无。你看,房子里的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的种种想法,这个家庭看似和谐,其实危机重重。
直到莉迪亚死亡,追究死亡原因的过程就是剖析这个家庭每个成员内心的过程,作者很会写,一面剖析,一面让读者也在心里流泪。是怎么的沉重让一个孩子觉得死亡都是轻松的事情,是爱的枷锁呀。无形,但令人窒息。
同样, 还记得《虎妈猫爸》中那个孩子吗?毕胜男(赵薇饰)用他父亲从小给他灌输的那套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念,对孩子实行的严苛化教育,买学区房,上重点初中升学率最高的小学,因为学区房购买存在时间差,她宁可晚一年上小学,在家自己设计每日课程安排,也要让孩子能够顺利就读那所小学。后来,孩子因为高压,而得了自闭症。典型的又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啊。孩子的童年最需要的是快乐、安全感、稳定的性格,而不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孩子不快乐,又不懂得自我调适,不会排解,久而久之,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总会在某一天找到出口爆发,不可收拾呀!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东家孩子上了市重点啊,西家孩子必须省重点,南家孩子子成父业当了律师,北家孩子出走了。恩,出。走。了。
生活不是小说也不是电视剧,但小说和电视剧都来源于生活。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不仅是中国,你看,美国也有。这个普世的教育问题警醒我们每一个家长,要尊重我们的孩子,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在未成年以前,你是监护人,你要做的是给予他尽可能舒适的成长物质环境,引导他逐步建立健全的人格,学知识学技能重要,有品德有修养更重要。不要束缚、不要把孩子当成个人财产、不要让他活在你的影子里,给与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尊重,是对彼此更好的关怀。
最后,再回到开头讲到的那个微博的段子,三只鸟儿的故事。我们都希望做第一类鸟儿,再不济第二类鸟吧,但是千万千万别做第三类,己所不已勿施于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