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成都竟成园厨师杨存重,是最早将川菜带出国门漂洋过海,带到欧洲的四川大厨。
1964年4月27日中国和法国建交,这是震惊世界的大事。在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中法互信互助,建立邦交友好往来。驻法大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黄镇,以副部长派驻一国大使可以看出中国对法国关系的不同,与法国建交是如此受到中国的重视。紧接着在两国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中,东方的川菜川味随着中法建交,让西方的权贵、政要人士对东方的独特味道有了舌尖上的印象。至此,川菜川味与法兰西、巴黎有了好多故事。
1963年,成都"竟成园"厨师杨存重第一次走出国门把川菜川味带到了欧洲,这是成都饮食餐饮业巨大的荣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杨存重师傅司厨于成都竟成园餐厅,和我父亲同为竟成园厨师,同事多年。他调往外交部首次将传统川味菜馔、川菜席桌推向法国使川菜名震欧洲。其后通过中国驻法使馆传播川菜文化,並以巴黎为中心驻法使馆为场所,以重大节日招待会、恳谈会、谈判会和中餐茶话会等会务,在国宴中以川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宴请各国使节,面向外国友人,首次让欧洲人品尝到了来自东方中国的美味。第一次品尝过川味的外国朋友无不竖起大拇指,直呼OK !OK!好吃得了不得!外国政要、绅士朋友以舌尖上的味道初识中国,以川味川菜了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才真正品尝到世间除了西方法兰西大餐还有东方的川味全席。杨存重师傅是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成都厨师,他把川味带到了法兰西,让正宗川菜搬到欧洲法兰西。有位驻法使馆二秘说道: 飘洋过海登陆法兰西的川菜,一口吞进外国人的嘴巴,一头连着四川的泥巴。
还记得1963年春节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派几人小组到成都饮食服务公司商调川菜师傅。四川省政府从又红又专两方面进行考量,根据厨师个人政治面貌、人品、厨艺等方面,对初选时多名川厨进行面试,好中择优最后在应选的川厨中选中杨存重师傅担当此任务。当时,这在整个成都饮食业行业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使好多人羡慕、嫉妒。(我父亲就此常常挂在嘴边)最后经过再三对比考核,相互打分,内部比较外调考察,最终确定为选派上调到北京外交部的最后人选。
这事定下后,杨存重师傅接到通知,相约我父亲和其他几位师伯在华兴街锦江剧场对门的新蓉茶铺喝茶,师伯们各自把自己的拿手绝活无私口传于他,都想让自己的手艺亮相法兰西,使真资格的川菜香飘巴黎,这就使他信心大增,连连称谢,最后自己掏包包请各位师伯在锦江剧场看了一场川戏。临行前,饮食公司竟成园总支开会决定,特例放假十天让他准备出行。按当时要求及待遇,国内工资家属直接竟成园领取,出国后按所驻国津贴一年两结,拿所驻国币种,拿的是响当当的法郎。外交部为他此次出行支付3000元出国装备费,这价钱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按外交人员装备: 从衬衣内裤到西服和毛呢长大衣,並专门把成都美琳服装的大师傅从商业场请到竟成园来为他量体裁衣;並专门从福兴街帽铺订制了华大呢帽子,一单帽一皮帽;又到春熙路第一百货公司买了大小两口皮箱,一红一黑,全是上海造;在其隔壁华胜皮鞋按码买了一高一低两双最时髦的牛皮皮鞋,鞋面铮亮,莫得一丝绉折。到外交部报到前一天,杨师穿着马尾衬量体裁缝的新西服,白衬衣著內,外面套上长呢大衣,笔直的华大呢长裤,脚登铮亮的皮鞋,来到商业场"沂春浴室",在单间盆堂泡了澡,径直穿街来到"大光明理发厅",预约了理发店张兴元师傅,他可是省上和西南局领导们的"御用理发师",专门为杨师定了发型,脸盘子也刮得干干净净,从大光明出来简直变了个人,显得体份、气派,是无数眼晴追逐的目标。
临行前,竟成园领导职工欢送他,还专门置办了四桌宴席;这在行业中洋盘得很。那天省政府还派了一架吉普车专门送他,把他从总府街竟成园接送到北新街“民航大楼”(其距离很短,倒拐就是2、300米左右),並有省政府男秘书专门为他管飞机票,简直风光惨了,这事在后好久成了总府街商业场大家互相摆起的龙门阵!
到了北京后,在外交部经过短时间学习,杨师被派往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任厨师。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首任驻法大使黄镇直接把杨存重调到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刚建交时,大使馆馆址正在修缮,使馆租用的是巴黎最高档的大酒店办公,大使馆的商务会、政要恳谈会,与中方谈判会等都在酒店进行,所有的接待用餐全由大使馆承办,川菜的香味从此扎根在欧美人舌尖上。
每逢元旦、春节、国庆等节日招待会,中国驻法大使馆都要设宴招待国际外交官员,大员们往往都要携带夫人参加,大使馆川菜中餐,早已名声在外,全都为大饱口福而来。
下面是建国15周年驻法使馆《国庆招待会 · 菜单》
(开席盘) 蜜饯 水果 干果 糕点
皮蛋粥 龙眼包子
(凉 菜) 十全十美拼盘
鸡肘心汤
(热 菜) 蕃茄汁黄鱼 白油丝瓜 鸡汁锅贴 臊子蹄筋 龙眼烧白 干烧大蝦 魚籽鸡淖 豆渣乳猪
(中 点) 酸辣挂面 (热 汤) 水煮白菜 (随饭菜) 烩泡豇豆
四年后的1967年,杨师回成都探亲。他家住和平街离我家很近。一回来,那天他骑着在法国买回来沟"三槍牌"崭新跑车,悄悄聘约了几位师伯相见,因在文 革期间,世道很乱,地点选择在东郊建设路服务大楼"杏花村餐厅",小聚喝茶吃饭,聊叙几年来各自的冷暖苦甜,散前杨师每人送了一件小礼物,杨伯送我父亲是一精致的小铁盒,世界名牌"老人头剃须刀架"和三盒刀片(三打36张)。二十年后我父亲也在用此剃须刀修整脸面,他总是说:就是好用!
事隔多年,那“老人头剃须刀”随着那人那事早已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