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微信朋友圈盛行以来,刷朋友圈也成了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供人即时传播信息、记录生活图景或发泄各种情绪。在彼此忙碌和疏离的社会,我们借助这个工具与世界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与思想。
出于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与欣赏,而在集体意识里,光鲜体面的生活自然最为人所称道与羡慕。于是,大部分人都乐于展示自己生活里美好明亮的一面,精巧美丽的一面:好看的脸蛋、健美的身材、漂亮的房子、精致的美食、快乐的旅行、贵重的物品、乖巧可爱的孩子……凡是自认为能拿得出手的,都可以晒出来分享,显示下存在感。
这本无可厚非。生活已然如此沉重,分享下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在一片点赞中获得一点满足感,舒缓下情绪,有什么不好呢?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赞美,并且也乐意给别人的幸福生活点赞,因为别人所展现的那种生活里,寄托了我们自己的某种向往。
但是,久而久之的,我对于那一类天天晒精致美好的内容,还是看腻了。
讲两个典型:
前同事小A,是个长得文静秀气的女孩,家境良好,业余玩摄影和烘焙。看她的人和生活,好象挑不出任何毛病,看上去一切很完美。一开始我很感兴趣,天天在圈里看着她自己制作的各类蛋糕面包,那些制作精良的小点心用漂亮的器皿盛放着,再运用光影技巧拍得如同艺术品,怎能不让人食欲大动呢?我和很多围观的同事一样流着口水为之点赞。其实,与其说大家想吃蛋糕,不如说是对这种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向往。虽然烘焙人人可玩,但一般工薪族平时操心生计和诸多实务,并没有多少闲心能玩得好。
不过,小A所发的,除了蛋糕面包,和偶尔的风景照,就没别的了。再养眼的东西,天天看也会觉得无聊。后来我实在有点审美疲劳了,只能屏蔽。
熟人小C,人长得好看,脸蛋靓身材高挑。做个体经营,时间自由,一有空就出门环游世界,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她频繁发圈,内容大概就两种:一种是在家里、公司和健身房拍脸蛋和身材的,分为睡衣风、正装风、健身风;另一种是在世界各地拍脸蛋和身材的,分为民族风、运动风、海滩比基尼风。一开始我也很感兴趣,瞅着她的样子真是怡情悦目,好象360度无死角随便一拍就美翻。不过她拍得最多的还是长发披肩的45度侧脸照,大概她自己觉得那样最完美吧。
对于小C这样的美人,看看她的美照过把眼瘾也挺好的。不过渐渐也觉得没意思了。她在各种场合都不忘来几张自拍,频繁地秀脸蛋秀身材,高度雷同的内容,一天天地下去怎么能够不让人生厌呢?她有点像希腊神话故事里那个自恋的美少年,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不可自拔。
后来,小C也被我屏蔽了。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穷其一生,积累物质,满足欲望,好象都在追求一种完美无缺的生活,但为什么当看到别人貌似完美无缺的生活时,久而久之又会感到无趣呢?
也许,完美久了就变成一种刻板,走向了有趣的反面。曾经看到过一张电脑合成的人脸,它集合了一些明星脸上各自被公认为最完美的那个器官,最完美的眼睛鼻子嘴巴组合在一起,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一张脸呢,一点也不好看,毫无特点,难以描述。
所以,完美并不等于美。所谓美,一定是有其个性与内涵的,千篇一律如同流水线复制的网红脸只能令人感觉乏味。
朋友圈刚开始盛行的时候,我也特别热衷于发一些美美的生活片段,吃喝玩乐之类。拍照虽然很少修饰,但也精心挑选,文字也是精心组织,可谓用心。后来觉得,发布那些内容,除了纪录式的自娱,对于他人又有多少意义?走过路过的点个赞,表示一下互动与欣赏,就像我对别人随便点个赞一样,过后即忘,对自己来说又有多大意义?后来,也便发得少了。
陶醉在朋友圈里,是一种自欺欺人吧。一个只会晒完美生活的朋友圈,不会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和生命,必然有痛苦有困惑,有粗粝的质感,经由心灵的转化,因此产生感悟与思想。一个眼中只有美好只有所谓正能量的人,无疑也是一个肤浅的人。年纪越大越觉得,在这个世上,只有真实,才是打动人的唯一力量。
现在,什么样的圈我会比较珍视呢?是那些洞察世事独立思考的识见,是输出或传播有精神价值的内容,是以自己的方式坚持良知不同流合污的朋友,是在专业领域有独到建树的人。
他们的圈,以明亮犀利的光芒照耀着我的前路,穿透我的迷茫与无知,引导我的认知,激发我对自由的盼望,对真理的追求。
有些人,虽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圈,但会一直让我铭记,记住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批血肉丰满的可爱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