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的关键在练兵。成功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准备,不在于战场上的高超智慧。高超智慧,是事后总结提炼讲故事用的,成功的真正原因,没什么精彩故事。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孔子说:仁善的人教导人民七年,就可以叫他们去作战了。又说:用未经训练的人民去作战,那就是抛弃他们啊!
孔子很少谈兵,但他也是能文能武,也能发动战争了。他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夹谷之会,和齐景公剑拔弩张一回,压了齐国一头;隳三都时,和费邑打过一仗,赢了;之后还曾劝卫灵公伐蒲,卫灵公没听从。
孔子说仁善的人带兵,我们熟悉的话,不是都说“慈不掌兵”吗?我们来看看慈不掌兵的全文是什么——“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意思是,慈爱的人不带兵,讲感情的人做不成事,讲义气的人经不了商,善良的人做不了官。这是谁总结的呢?我一直查不到,因为它是民间的,或者说,是失败者总结的,他的意思是说:“不管哪个领域,成功者都不是好人,我不成功,因为我是好人嘛。”所谓厚黑学,就是这么来的。阴暗的人,举着蜡烛去找阴暗面,光明的人,用心去寻找光明,各有选择。
曾国藩是书生带兵的典型,读他给手下将领的书信,可以体会一个仁善之人,如何带兵。他说他没学过兵,更没打过仗,开始时不知道怎么弄啊,拿《孙子兵法》来读,看孙子讲将道,要“智信仁勇严”,他一想,这智勇双全,我是智勇皆无,没打过仗,哪来战争智慧?手无缚鸡之力,勇也没有用。但是慢慢的自己体会,体会出两个字来,一个是“廉”,一个是“明”。廉,是廉洁,士兵对什么样的将领最服气呢?不是最能打仗的,而是最廉洁的,只要你账目公开,银钱上干净,他们就服你。你若自己一分钱不乱拿,还能经常有点小恩小惠给大家滋润着,都愿意给你卖命。明呢,是看得明,不是传说中的“跟我上”,是“给我上”,打仗哪有指挥者冲前面的?你冲在最前面,谁指挥呀?你冲在最前面,你死了,大家找谁领赏去呀?你站在后面看,把一切都看得明,之后赏罚分明,谁冲前面,谁跟后面,谁在旁边协助,谁往边上躲,全都看明白,记清楚,战后执行赏罚。你莫以为仗打赢了,就万事大吉了,你不能把每个人的贡献看明白,再把赏罚执行明白,下一仗就没人往上冲了。有了这廉明二字,智信仁勇严,时间长了自然就积累出来,没有这廉明二字,智信仁勇严都是废的。
曾国藩还关注什么呢?关注营房卫生,关注厕所修在哪里,关注什么地方种菜,什么地方养猪,没有战斗的时候,一定要士兵们种菜养猪,改善生活,也劳动起来,不要闲着,闲着就生事,就学坏。拿破仑也说过,营房的卫生条件差,比残酷的战斗更能削弱部队。曾国藩除了关心士兵生活,也长远的考虑到,这些自己带出来的家乡子弟,自己还要把他们带回去交给他们的父母妻子,带出来的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农村青年,不能带回去一个吃喝嫖赌抽的兵油子,不能让他们学坏。这些,都是他给将领们书信往来中经常嘱咐的重点。
孔子说,这样的善人,教导人民七年,就可以让他们上阵打仗了。教导什么呢?朱熹注解说,教导他们孝悌忠信的思想,务农讲武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信任亲近长官,能够舍生忘死,就可以作战了。总之,一是思想工作,二是战斗训练。
孔子为什么说七年呢,不知道。他之前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果用他执政,一年就能见效可观,三年就能成功。但治兵却要七年。他或许是强调治兵之难。不过曾国藩可没有七年时间,七个月了不起了。
兵法的关键在于练兵,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孔子说,如果把未经训练的人民驱使上战场,那就是抛弃他们啊!
不过,兵家也有不同的说法,韩信说“驱市人而战之”,把未经训练的市民,直接投入战场,也能打胜仗,办法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使人人各自为战。这是兵法讲“任势”,造成那形势,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
韩信的说法,和孔子的说法,是两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语境。孔子是讲军队建设,韩信是讲敌人来了,手里没军队怎么办。兵法的关键在于练兵,成天研究仗怎么打,不研究练兵,不研究军队建设,那做不了统帅。跟咱们做企业一样,如果只研究“现在打法变了”,不投入员工培训,不投入组织建设,不投入流程运营,那也做不了企业家。那员工你没教过他,你认为他拿了你工资就应该能干,那你是抛弃他,也是自弃。
兵法的关键在于练兵,成功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准备,不在于战场上的高超智慧。高超智慧,是讲故事用的,成功的真正原因,没什么精彩故事。
我的《论语》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中华书局出版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注,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出版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中华书局出版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