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印象,20年前的夏天,和水泥厂同事一起到西安旅游。记忆最深的是舍利子,而且是大BOSS释迦摩尼的指节舍利子。介绍的导游相当庄重,听的游客肃然起敬。法门寺,一个佛教圣地,还有大雁塔小雁塔和地坑中的兵马俑组合起来,虚无的佛教就是我的西安印象。模模糊糊,懵懵懂懂。
10年前的秋天,为了开拓西安瓷砖市场,我穿一件单衣,乘硬座前往。到达西安凌晨5:00。一下火车发现,这里是四川的冬天。冷得发抖,服装店都没有开门营业,只好躲进宾馆被窝补觉等店开业。冷,是西安给我的第二个印象。
趁年前有五六天空档期,想带着家人出去玩一玩。周边的云贵川渝几乎都去过,爱人女儿都没有去过西安,好吧,反正都要去,反正也不是很好玩,算完成任务一样走马观花,以后就好断了念想。
正因有之前并不愉快和模糊的记忆,让我没有出去度假的激动。我没有把我的感觉捅破,怕影响她们母女激动的心情。
高铁如箭一样穿过秦岭隧道,洞与洞的间隙,白茫茫的一片。车厢内显示23度,我也不自觉打了个寒噤。心理默默告诉自己:查过天气预报,夜晚最低温度只有-3度。装备齐全,启用了20寸-24寸-28寸旅行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排得高矮有序。完全可以对付十天半月的。
犹豫间,西安北到了。出发抵达四个半小时。近900KM,高铁把西安和乐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预期小长假,包括周末你来我往将是常态。至少,时间是允许的。
选择住宿在钟楼附近,是因为口碑还不错的回民街。放好行李箱,已经是晚上19:20。肚子早就抗议了。看见巨大的金字招牌就钻进去点了一碗油泼面,一碗biangbiang面,一碗臊子面。学着邻桌一口面条一口大蒜。呼啦啦如风卷残云般入胃,舒坦。
感觉,五分饱。继续寻美味。
沿北院门街搜,才发现李家孙家…每一家都有金字招牌,一个比一个气派,不是上过央视就是老字号,不是百年的就是总店。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怎么办?况且,相当的考学识。就算中文系的,也不一定学过这个字。biangbiang面,太烧脑,以至于我现在都没有学会写。剪个图片你也数一数笔画。
夜里的西安,气温下降很快,穿着长羽绒服都有点凉,天再寒也敌不住吃货们好奇的热情。
街上熙熙攘攘,商家拿出12分的热忱招揽生意。红柳羊肉串店层次分明,两三只羊高挂在门口,大老远就看得见,伙计站在高凳子上,挥舞着白晃晃的剔刀,不紧不慢的“下”肉块块,不为没有食材烤,只是秀给吃货们:看看吧,最新鲜的羊肉!你得来一串!不吃你后悔!串肉的伙计也像极了树懒,慢动作穿串,旁边成山的肉串红白相间,等待上架。烤肉小伙和着音乐,有节奏的翻着串,肉滋滋的响,冒着青烟,香了整条街。
糕点铺的阵仗更大,营业员一字铺开,几十个口味放在最前排,“随便尝,不买也没有关系”。林林总总的干果搭配,色相味俱全,尝多了,总有一个口味打败你的味蕾。那就买吧,我怎么会是白吃的人!就这样,没有打算买的,就因为尝过,还行,手里就多了几样东西。后店打糕点的两伙计你一锤我一锤的砸,买-吧,买-吧。
吃了糕点口渴了。火红的石榴开口绽放,如花束,堆满了架子,晶莹透明。石榴汁,纯正全果汁鲜榨。去辛辣油腻佳品,一杯下肚,凉凉的,酸酸的,撑了。
眼看油炸柿饼,转转糖,糖葫芦,老酸奶……想吃,肚子装不下的心情……今天看好,明天直接上…
以后的几天多次光顾回民街。灌汤包,饺子,羊肉泡沫,凉皮,严重的考验了我的胃。越到后来,发现回民美食似乎只能是我等汉人的零食,不能作为长期主食。相当的想念我小乐山的串串,豆花饭,钵钵鸡,豆腐脑,跷脚牛肉。
临行前的早餐,又想起刚来时吃过的biangbiang面。几天时间,口味反转。完全是强制下咽。我知道,面的口味没有变化,只是新奇感消失了。本以为会失望的回去,出了面店,发现一条“长龙”跨过广济街的十字路口,约200米长,问一个排队的大哥:“过年团年,餐桌必须得有马家的腊牛肉呀,提前买,少时间排队!”“得排多长时间?”“”两个半小时”。
有人愿意花这么多时间买腊牛肉,相信群众的口碑是金杯。我又有来西安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