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写文章,的确没有考虑过每一种文体都是有结构的。
在此有必要区分一下框架式写作与结构式写作的区别,我的理解,两者是面与点的关系。
框架式写作是一种全面的思路,大到个人知识体系、写作方向,小到文章内容、表达逻辑,强调应有整体的规划。它能帮助写作者明确方向、提高效率、走得长远。
而结构化写作是一种训练方法,可以理解为用一个框架帮我们落地写作灵感的捷径。它能让写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至少可以下笔,减少情绪内耗,逐渐靠习惯写作。
1.日记体
很多自媒体大咖小号中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结构,因此我认为日记体比较适合已经有一定知名度、有相当数量忠粉的人士,用于增进与粉丝间的距离。
我印象较深的几乎全部采用日记体写文章的典型公众号是「日食记」,每一道美食都伴随着一个日常故事,以及号主家猫咪每日的照片,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采用日记体写作,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显然是「更容易自嗨」,尤其是我们女性写文章,一提到家庭孩子就容易爱心泛滥,也不管人家爱不爱看,感动自己,烦死读者,情怀和鸡婆之间有时就是一线之隔。
2.清单体
以数字标注或者分行罗列的清单作为主要形式的文章。
分享干货知识类内容比较适合清单体。比如公众号「清单」,号如其名,真的每一篇都是这种结构。
清单体虽然入门很容易,但是越简单的东西越见真功夫,大多数清单体即使干货满满,也容易让人看得很疲劳,只要带有极强学习目的性的人才会耐着性子啃下去。而且很多人确实有凑条数的嫌疑,比如一些介绍PPT或EXL技能的文章,前面两条还挺实用的,从第五条开始明显疲软,看到最后一条恨不得打他一顿,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敢拿出来说。
清单体能写得好,不但需要认认真真做功课,还要在排版上下功夫。
3.语录体
猫叔就经常发语录体,比如「今天碎碎念」,「最近负能量」。
对于还没有影响力的公众号来说,语录体的内容如果全是原创,会没有说服力。平时可以训练写金句的能力,存在自己的素材库中,必要的时候用在文章中就好了 。
偶尔非要写一篇语录体的文章,用摘抄+感悟的方式可能会更好。比如《旅行时,你在想些什么》,就是摘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的金句,然后加上自己的感悟,配上美图。
4.资讯体
似乎传播最广的文章很多都属于资讯体,它的特征是与当下热点结合,常常加入个性化点评,非常吸引眼球。
资讯体中我觉得公众号「人物」特别独树一帜,它每一篇文章都以一个人物为切入点,但其实关注的是裹挟在时代浪潮中各行各业的变迁与人情百态,传统媒体的坚实背景让它的内容充实着第一手珍贵的采访资料,因而对重要信息的传递也十分权威,阅读量很高。
5.点评体
影评、乐评、游记、美食,大抵都是点评体集中的领域。
个人觉得能打动人的点评体文章都会在深度与角度上别具一格。
深度考验的是你能否挖掘出人最深处的感觉,作者先要有一颗感性的心,然后是感动人的文字。
我们常常觉得,偶尔写一篇观影感受,推荐几首音乐,写点游记和美食文并不困难,而且还会写得特别高兴。难的是让你经常写,每一次都写,很多人就歇菜了,因为你的感受都是千篇一律的,再加上词汇匮乏,就写不出来了。
但是厉害的点评文作者,他们自己其实也不见得多感动,可是他能知道读者为什么感动,知道怎么透过文字伸出一只手精准地挠你的痒处。我觉得这是持续接触文艺作品的力量。
角度则是作者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的本事,是作者的观点,专业,以及风格的集中体现。
有深度的文章很多,有独特角度的文章却很少。比如熊太行的公众号,他的影评全部都是拆解人际关系,这是他身为心理学家的优势,可是他又不端着,总是写得很有趣,符合大众娱乐口味。
6.图片体
图片体的写作确实没有尝试过,有时候能搜到高品质的图片比写一篇文章还耗时。
不过,图片体确实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最典型的就是公众号「局部气候调差组」,每篇文章都是图片,单文图片长达三四百厘米,看完一张图要四五分钟。它让我想起一句话:未来一切的技术都是可由机器解决的,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只剩下创意和审美。
7.问答体
一种是简要回答多个人的问题,拼成一篇文章。另一种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成一系列回答,然后一一作答。
两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
但是对于我们想学写作的人而言,倒是可以把写作的问题也能一一按框架列出,慢慢地去积累,一个个深入去解决,把这些过程整理成一篇篇文章,不也是一种框架式学习和写作吗。
心理学家李松蔚的公众号,就经常采用典型的问答体,这应该是从事咨询行业的人最常用的方式了。他不用配图,不搞排版,硬生生地用专业说服你。
8.互动体
有足够的粉丝才可以玩。
有的公号会搞抽奖活动,然后某一日的推送就是开奖,全是中奖信息和图片,结果大家也玩得很嗨。
9.干货体
某些干货写法,会引用专业图书里的观点和词汇,在写作过程中加入人文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尽量优雅一点,就会产生阅读上的冲击力,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这种感受我能深刻理解。有一次看到一篇写中性笔的文章,文章出处已经找不到了,但当时阅读长文的体验非常难忘,作者从历史说起,到中性笔在各国生产时的趣事,以及各种中性笔笔尖的特征,配图说明书写时线条的毛边差异,文字还幽默有趣,充分诠释了中性笔也是一种信仰,从此不敢小看自己手中小小一支笔。
佩服之至。干货文是我努力的方向,写不出来,是因为读的书少,事见得少。
10.鸡汤体
说到最后,我觉得在如今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其实每一个写作者都多多少少体会过写鸡汤文的感受,毕竟,我们自己一开始也总想抒发自己的情绪。
写鸡汤体,我觉得连故事的植入都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一开始,我觉得故事不重要,不愿意写,那是因为不知道上哪儿来那么多故事;后来,我积累的故事很多,却总是用得很尴尬,连自己都无法说服。
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的主创人李筱懿的文章特别值得学习,主要指的是她的书。李筱懿是说故事的高手,每篇文章都是故事,每篇文章也确实是一碗女性情感励志的鸡汤,可是让人读得服帖无比。
她本人说过,绝不写「有道理的废话」,这应该就是鸡汤文的最高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