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一个朋友在郊区的一个乡租了个房子供其居住,我也偶尔过去照看。虽说是农村(名曰乡,其实和村差不多,因为在城乡结合部,你叫它社区也不错),但这里仍然有自来水供应,生活上很方便。渐渐的,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有自来水,而且是免费使用,但是限时供应,每天供应时间在7:00-8:00之间,这种奇特的供水模式并没有遭到人们反对,反而是人们每到放水时间就自动的等在家里,接满两大缸水后再满意的去散步。为什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知道,我国的淡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全体人民共享。在城市,淡水资源由政府掌控,再由政府掌控的自来水公司统一供给居民和工业企业使用,依照政府指导价梯级收费,同时由于近年来经济大发展,但发展模式依旧是“先污染后治理”,导致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而且由于人们节约用水的观念淡薄,水资源浪费惊人,导致我国可用的水资源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也是梯级水价产生的直接原因。
因为水是特殊的商品,它有商品属性,也有公共服务属性,而且水还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它拥有商品属性,它在供应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价值外,故在修建管网、维护设备等方面又融入了资本价值和人力价值,所以使用水就要付费;因为有公共服务的属性,水的供应是以服务为主,获利为辅,服务群众生活和服务工业企业生产是其主要任务,根据统计,自来水公司的利润一般在1%-2%,属于微利行业;它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所以政府要垄断,以利于水资源能更好的为我国生产生活服务,而不被外部势力所控制,威胁国家安全。因为水资源的特殊性,导致我国水资源政策和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稳定的垄断微利状态。
上述现象仅描述城市状况,在农村,又是一番光景。从古至今,农村用水一直就是免费的状态,从无收费一说。现在在一些农村也推行自来水收费,在江浙地区的一些发达农村,推行的非常顺利,效果也非常好,但这都是例外,因为这些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抵得上某些北方县城,这些地区实则与城市无异。而另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却依旧保留着古老的用水方式。
农村,本就是一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生活地。由于过去生产力水平不是很发达,而农业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水源,所以最初的农村都是依水而居。在有着充足水源的情况下人们形成的观念就是水是免费的,可以随意使用,虽然日后农业发展的范围持续扩大,甚至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出现了农业活动,即便那里缺水,这种观念依然没有改变,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现在问题就来了,现代化的供水制度与传统的用水观念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目前不易调和:在目前的农村生产力水平的状态下,在那种免费用水的传统观念下,贸然对农村用水制度进行现代化改革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农村全面供水却还免费供应的情况对国家也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感谢我们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制度:免费用水,限时供水。这种制度并不是今天才推行,记得二十年前,我的老家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制度,只不过我没有去关注它。
这种制度很好的平衡了国家与农民直接的这种矛盾,让矛盾双方各自找到了相应的平衡点。国家免费供水,农民免费用水,但是用水时间受到限制,每天供水一小时,保证农民的基本用水,还符合农民传统的用水观念,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虽说这种制度很好,却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因为这种制度只适合在某个农村小范围推行,大规模推广必定冲击国家供水制度。
虽然不能大范围推广,
但对我国的供水制度改革仍有一定的启发,
毕竟,
这也是一种制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