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墨明365日写作计划第7天的写作内容。
为什么我会不敢去挑战?这个反省由来已久。
一直以来我都是属于"稳当"的那一类人。迄今为止人生轨迹中规中矩,读书、工作似乎按照某种既定路线去发展,没有一丝挣扎与折腾。虽然有时候觉得人生真是跌宕起伏(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台词),但是扪心自问,这一路走来算是波澜不惊。
但是一直伴随着一块软肋:我没有挑战精神。不敢去尝试新生事物,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不敢去突破当下的极限,冲刺更高远的目标。甚至有一种预感,在这种工作生活状态下,不久的将来只能过得如行尸走肉一般。
我不想喂给自己鸡汤,而是试图琢磨其中的原因。我觉得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某种“风险管控的心理机制":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本能。一种新生事物试图侵入已经稳定的生活环境时,会受到心理的条件反射式的抵触。这种心理机制在后台完成了风险评估,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新生事物与更高的目标有很大的概率造成当事人——我的失败。因此,在这种心理防御下,挑战的动机在源头上被削弱。更可怕的是它的恶性循环。一旦这事没有按预期开展,就像会有一个声音在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这事还是办不成。最终,这种滚雪球式的连番打击,把事情彻底搞黄。
应对这种可怕的机制,我觉得有以下办法:
升起强烈的动机
动机是首要的。如果是一时兴起,那么很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那么如何保证动机的质量?关键在于目标的筛选。结合自己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最能带来成就感的向往,这个动机才能永葆活力,根本停不下来。指定具体的计划
动机有了,具体的计划则是最好的舵手。用心的计划,不仅从根本上避免空谈,而且会不断强化实践的决心,预知可能的利弊。必要时,还能对目标进行合理的修正。阶段性反馈
在行动过程中,需要对计划中的每一步进行总结与反馈,总结经验。达成阶段性目标时,给自己一点甜头吃,哪怕只是一点自我鼓励;遇到挫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计划。
扯多了,动起来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