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揉和了很多元素的地方,它不仅是港湾,更是情绪宣泄的最佳场所,我们容易把真善美的自己留给别人,把愤怒敏感的自己带回家,致使很多问题在忽略中慢慢积累成矛盾。
家中的矛盾一定绕不过婆媳矛盾,之所以会有矛盾我觉得跟沟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沟通的多了,交换的意见就多,了解彼此的机会就多,知道对方的心思就多,产生隔阂的概率就会小。
作为家中老人更多的时候是害怕给孩子们的少,怕给的钱不如别人的多,怕给的房子不如别人的好,怕提供的条件不如别人的高,总之给多少都觉得不如别人,这样就会走入另一个极端,自卑。
老人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害怕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而变得自我感觉没有本事,甚至会担心孩子们翅膀硬了不听话,不孝顺了。这样的控制欲是人的本性,也是固有文化的基因,谁都害怕失控,谁都害怕没有安全感。
再加上老人长期照顾孩子很可能会从原有的家庭中脱离出来,失去原有的平衡,造成很多老人的心是孤独的,自卑的,敏感的,脆弱的。
作为年轻人工作已不易,在外面装孙子,回到家都想能不能做个爷,再加上平等、自由、公平的文化渲染更觉得保留自己的个性无可厚非,不将就的生活成了我们的座右铭。
老与少,旧与新,方与圆总是避免不了摩擦,不过这些没有对错,就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新的动力不断往前走。
就像前段时间我遇到的家庭矛盾一样,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老妈跟老婆发生争执,两人双双落泪,夹在中间的我只有尽力去缝合。
当时觉得能解决的办法只有给两个人找到一个平台进行沟通,把彼此的情绪和误解摆开,拿心换心才能化解。
矛盾解决的最好时机应该是当下,我不认为时间的拖延能解决问题,就像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主角本来是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化解,但错过最初的阶段,妄想用各种诱惑拖延反而让原有的东西更加迷离恍惚。
矛盾发生后,老妈实在想不通,当着我的面发泄情绪的时候我觉得最好的时机来了,她们两个人能借此说开就有可能把矛盾化解到最小。
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听,让她们每个人都说出心里的话,把想发泄的情绪都说出来,越不保留越好,越发自内心越好。中间肯定会有激烈的争吵,这个时候往往听不到对方在讲什么,只知道自己以为对方是什么,不过不要紧,我会告诉对方听她说完,就这样一个一个讲完,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发出了长久以来积压的问题,甚至把两个人对彼此的长期看法也都毫无保留的讲出来。
当她们情绪发泄激动的哽咽时,我会给她们倒点水端给她们,接着问:“还有其他问题吗?”
当她们说没有问题的时候,其实情绪已经发泄完了,对方已经在争执中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又适宜地让她们往我中间做,把她们的手拉在一起,然后说:“拉拉手就是好朋友了”,突然氛围就缓和了很多。
这件事让我明白,所有的矛盾都不是孤立的,一定是长期积累的,如果没有平台去沟通,看似平静的水面依然会隐藏着波涛汹涌的海底。
其实父母不用为我们活的拧巴,也不用为了表现自己孩子的好而常常在别人面前夸奖我们,更不用在给予方面老是觉得不如别人而心存自卑,这样的“好”压的自己很累,也会让家庭很敏感。我想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家长已经是很前卫的,如果能实践下去,让自己的归自己的,孩子的归孩子的就能感觉生活是轻松的,家庭是包容的。
作为年轻的我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与父母产生差异不可避免,他们慢一点、固执一点才是他们的节奏,曾经的他们就是现在的我们,现在的他们就是未来的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其中的不易。
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要想打开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疙瘩,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被别人记在心里,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的心里长什么,除非争吵,这也是争吵的另一个好处,让自己知道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如此不断调整,自己成长,孩子受教,家庭和谐,生活美满。
我也不认为像这样的争执以后就不会发生,但如果能有这样的观念,不怕矛盾,敢于接触矛盾,让矛盾在沟通中自然化解一定可以变压力为动力。
压皱的衣服即使烫平也很难再回到原样,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略带情绪的自己,让自己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给对方空间,于己于他都再好不过。
一句“我错了”,一点都不显得丢人,反而是自己真正的强大,这不仅是成熟的表现,更是下一个自我的开始,就像哲学家讲的知道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文:慧眼识鱼
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