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七言古风·观华夏九鼎咏怀二百字
君不见,大禹天下九州初,铸鼎范模皇极图。
君不闻,晋国四野广征铁,铸鼎荆山大泽湖。
阴阳炭,天地炉,力鼓长扇巨风驱。
炎气飞,红光殊,晴日色掩于丹乌。
宝鼎芳迹名远扬,下实上虚圆润朗。
玉铉金耳饰其侧,巽木离火表征象。
取法三台高配位,衡均九州七色壤。
镂厥奇状纹龙凤,御其魑魅与魍魉。
是故长子主而祭,从此圣人飨以养。
阐微幽,崇德义,域中至宝天下利。
不汲盈,不炊沸,轻重德,元亨位。
楚问伊川周王德,齐求谷水岂人致?
鼎命翘车鼎刑狱,道德以矩敦淳俗。
从未取法于六籍,亦不征金向九牧。
自获汾水定郏鄏,留遗夏王于后录。
伊尹作相由巢仆,伛偻其身不覆足。
君不见,明朗日月为金镜,顺调风雨照玉烛。
君不闻,庶绩其凝民无欲,复望其道岂踯躅?
九鼎,是大禹建立夏朝后,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并且从每个州收集青铜,铸成大鼎,并在鼎上记录着每个州的地理情况。
至于是一个鼎还是九只鼎,这个无从考论,比如《尚书正义》中说“九鼎”其实只是一只鼎,因为九牧贡金为鼎,所以名叫“九鼎”。
在《春秋公羊传注疏》中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可见,鼎已经演化为权利的象征,祭祀的时候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个等等,向现在成语中带有九鼎的,含义也是源于此。后来九鼎更是被当做传国宝物,商汤灭夏,取得九鼎,安置于都城,周武王灭掉商纣后将九鼎放于太庙,张仪更是让秦惠王取得九鼎以号令诸侯。可是,当秦朝灭掉周后,大禹铸造的九鼎失去了下落。
至于九鼎在哪,众说纷纭,有说“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也有说战乱时被熔化铸成了兵器,反正就是找不到了。《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可见,秦始皇曾派人到泗水打捞过,可是没有成功。
后来也有帝王重新铸造过九鼎,如武则天和宋微宗。现在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九鼎也是2006年重新铸造的。希望终有一天,大禹铸造的九鼎能重见天日。
九州鼎出处———
夏代的青铜铸造业,已相当发达。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熔点低,便于铸造冶炼。夏代的炼铜业。古文献中亦有记载。《越绝书》卷十一日:“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关于铸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三国指夏、商、周。《左伟》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即言此事。据考古材料证明,当时的奴隶在铸造象九鼎这样的大型器件时,一般是首先用质细的泥土制成器范,再用木炭作燃料,用铜制的坩锅冶炼铜,锡矿块,最后将铜锡溶液注入范中,就成为青铜器。
意义与归宿———
相传九州鼎是我国夏朝禹之子启时铸造的。它分别以九只刻楼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反映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昌盛。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传世之国宝。在工艺美学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从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集中代表,从铸造工艺技术上看,它标志着中国的历史已结束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的时代。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关九鼎的资料,不绝于历代史册,但在二千多年前,它就早已不知隐身何处了。
秦军攻占洛东周王畿后,夺鼎从渭水运往咸阳途中落入渭水,后下落不明!
夏商周三代以拥鼎为正统,但秦之后各朝后却以传国玉玺为正统。
最终鼎的下落,或许为嬴政陪葬于秦始皇陵。
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