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咨询:
我妹妹三年前买房子找我借了2万。一直没有提过还款计划。后来她买了车子,还特意叮嘱爸爸不要让我知道。我知道后很生气。我不是着急让她还钱,可是她一声不吭这样让我很不高兴。
我该向我妹妹提这个事情吗?会不会伤害姐妹感情?
可能我太看重钱了,毕竟挣钱不易。
文/若黎
这位姑娘显然被这个事情困扰已久。
根据我不多的阅历,我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人深陷“被借钱”的囹圄,无力自拔。
尤其是有兄弟姐妹的人,如果碰上一个“借钱不还,再借从不犯难”的手足,如果无法狠下心维持界线,简直是生无可恋。
姑娘显然是个重情重义的姐姐。妹妹有需要时,慷慨解囊,借钱给她,助她一臂之力。
后来时隔多年,妹妹瞒着姐姐购置了小车,也不想着先还钱给姐姐。姐姐自己心乱如麻,还在顾虑着不想伤害姐妹感情。
可问题是,妹妹领情吗?
她内心对姐姐的帮助知道感恩吗?还是只是一味索取,成了习惯呢?
聊天过程中,姑娘介绍,妹妹要买相机、买电动车,都找她要钱,她都给了,而妹妹连声谢谢也羞于启齿,仿佛一切天经地义。
道一声谢谢,是基本的礼貌和感恩之心溢于言表,可是在许多国人的思维里,却代表了客气、生分、见外。
于是,父母一味地为孩子付出,从来不求一声感谢,孩子也理所当然,忘了要抱持一颗感恩之心。
我想这姐妹俩的相处模式,一直以来都有点像传统的“父母与子女”。
1. 借钱的尺度
谈钱,伤感情。
这句话放在很多情境下都极其有道理。
所以,纯好朋友之间会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不要互相借钱。
大家都没少受“钱”的伤。一般也不会随随便便向别人开口借钱,因为一般情况下,别人也不会轻易借钱给你。
许多鸡汤文都教导我们,当你“被借钱”,首先要在心里掂量清楚,这个数额借出去后,要有还不回来的心理准备。
那么,你愿意“送”给对方多少钱?就以这个数目作为借钱的尺度参考。
这一招针对普通的同事、朋友,放之四海而皆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可是面对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或许就不那么好使了。
出生于农村的80后一代,大多不是独生子女。虽然出自同一对父母的遗传基因,但兄弟姐妹之间性格的差异有时候真有天壤之别。
总有那么一些手足,自己不奋发图强,不知道勤俭节约,不晓得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自己也做一些工作,但是工资到手,立马光。从来没有节余。
碰到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没完没了地向父母或者其他兄弟姐妹开口。似乎只要跟ta有了血缘关系,就是上辈子欠了ta的,有义务一次又一次地替ta收拾烂摊子。
自律的人将这句话奉为座右铭:别人是没有义务好好对我的。
而上面所说的那类手足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别人都是有义务对我好的,都必须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借钱给我,而且不能催我还钱,因为我手头紧啊!
有了亲情捆绑,这种奇葩理论更是如虎添翼。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觉得特别有道理:不让坏人伤害你,是你的责任,而不是坏人的责任。
对于姑娘一类的老好人,我只想说,请把自己的座右铭倒过来,推己及人。你也是没有义务无条件对别人好的,哪怕是你的亲妹妹。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义务,子女对老年父母有赡养义务。除此之外,在家庭关系中,我看不出两个均已成年、身心健全的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义务关系。
2. 套路: 恶人先告状
在我发表了个人看法之后,这位姑娘鼓足了勇气和妹妹提了一下2万的事情。
姐姐战战兢兢,生怕引来妹妹指责。说只是想问一下还款计划,没有要催促赶紧还钱的意思。
当今社会欠钱的是大爷,被借钱的则像个孙子似的,自己的钱都不好意思要回来。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
结果,妹妹的反应果然很激烈。
“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有亲情感啊!我之前电话里还跟咱爸妈说呢,欠你的钱我都记着呢。我是手头紧,又不是不还你钱。我告诉你什么时候还,到时候还不上怎么办?”
瞧瞧,手头紧,多好的借口啊。那瞒着姐姐买小车怎么解释?
太多欠钱的人,他们其实早就有了还款能力,但是选择将那笔钱先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比如,买车啊,旅游啊,这些是必需的吗?是急用吗?
非得等到自己的钱多得用不完了,只剩银行不断飙升的一窜数字了,才是手头不紧吗?
有几个普通人,能抵达这种土豪的富裕程度呢?
一个负责任的人,告诉了债主什么时候还钱,就应该踏踏实实地践行还款计划,除非发生天灾人祸。还有“到时候还不上”这种备选项,明显就是给自己留了退路。
有这种思维的人,基本上可以判定,就是嘴上功夫,其实不会主动还钱了。
这位奇葩妹妹还有更厉害的一手,反将姐姐一军。
“如果你急用钱,我先跟同事借了还你吧。之前是想欠同事的欠人家人情,所以找亲姐姐借。看来我想错了,欠同事的也比欠你的强!”
“也许你心里在想手头紧怎么还有钱买车,跟你说多了也没有用,谁让我欠着你钱呢!”
套路!亲情绑架的活生生套路啊!
大家都结婚了,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难道欠姐姐的就没有欠下人情?
欠着姐姐的钱,准备买车的时候,至少要知会一声吧,比如解释一下家里没个车确实不方便,能否缓几年再还你钱,我先去买车?
妹妹自己也觉得理亏,所以交待父亲,不要告诉姐姐自己买车的事情。面对姐姐的质疑,她无言以对,狗急跳墙,恶人先告状,“跟你说多了也没有用”,我不就是欠你钱吗,怎么了!
此时,善良本份的姐姐果然被套路了。
听见妹妹说去跟同事借钱来还自己,她立马表示不必,我只是想知道你的还款计划,不是要催你还钱。
她不想陷妹妹于不必要的难堪,但在我看来,这只是她妹妹的一个缓兵之计罢了。即使姐姐不说这一句多余的话,妹妹也根本不会真的去找同事借钱还姐姐的。
在她心里,大概认为姐姐的就跟自己的差不多了。
但是,姑娘显然还深深纠结于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看重钱,而亲情淡漠了。
挣钱不易,自己挣的钱凭什么不好好珍惜!说好的是借,又不是送,虽然是亲妹妹,凭什么不还。
或许,真的要等到姐姐家里有事情需要急用钱的时候,才有机会看清妹妹的真面目了。
但愿,是我把人性想得太坏了。但愿妹妹不要伤姐姐太深。
3. 拎不清的父母
在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拎不清的父亲。
父亲每每从大女儿手上接过钱财物品,从来不说一声谢谢。一切理所当然,你是我养大的,因为我你才有今天的一切。你孝敬我任何好东西,不都是应该的吗?
妹妹的三观或许沿袭自父亲。
在妹妹还钱这件事上,父亲亲自做了指导:你姐姐的钱什么时候还不是还呀,不着急还她。
如此的金钱观教育,真是醉了。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哪怕是已经成年的子女。可是父女如此三观不合,这位姐姐又怎么可能得到父亲的理解呢?
她的父亲认为,你有工作,坐在办公室就能挣钱,不用风吹日晒,不愁吃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而且这一切都是拜我所赐,你应该对我感恩戴德。
言下之意,你不仅要无条件地对我这个当爹的好,还要没有止境地对妹妹好。谁让你是大姐呢,谁让你能力比较强呢!
谁让你那么好欺负呢!
这位父亲身上,就有着典型的弱者逻辑。我以前就写过非独家庭中父母的“弱者逻辑”,妈呀,为什么我总在思考这些问题……
遇到这样的亲人,真是考验人生啊!
一味地迁就父母的弱者逻辑,只会助纣为虐,间接地“鼓励”所谓弱者不需要自食其力,靠蚕食手足就能轻松过活。
每一个四肢健全、智商正常的人,迈入成年人的世界,都应该全权为自己负责,不应该当寄生虫好吗?
我只想说,姑娘,你的人生不是父母人生的续集。请你不要把自己活成父亲的附属品。
父亲确实在我们年幼无助的年纪抚养我们长大,给我们温饱,资助我们求学,这种养育之恩,一定要报答!
但你所取得的优异成就,那是你自身努力得来的,并不需要对任何人感恩戴德。
我弱我有理,你强你活该多担待。这种逻辑,请恕我不能接受。
当然,如果你愿意付出,一切付出都心甘情愿,并且能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皆大欢喜。
关键是姑娘很痛苦。
她不愿意被亲情绑架,但是她又不够狠心,动不动怀疑是不是真的是自己错了,是不是自己真的把钱看得比亲情重要。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好了。妹妹,你既然那么深明大义,那么你借我2万试试?
这种全世界都欠我,都应该借我钱而且不能催我还钱的人,他们心里遵循着双重标准。
对自己一套,对别人一套。
自己总有千万种理由可以自圆其说,指责别人则顺手拈来,横竖都是你错。
如果是我,我只能说,我投胎投错了,我就不应该跟你成为手足。
姑娘,别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了。
如果这2万拿不回来了,至少要记得,以后不要再随便“给”出去了。
人和人之间是需要界线的。
守住自己四周的边界,才能好好保护自己。
别人不是有那个义务好好对你的。但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好好对自己。
首先,要爱自己。然后才是,爱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