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冰雪浅见译文】
曾子重病,孟敬子去探望。曾子说道:“鸟儿快要死时,它的鸣叫十分哀伤;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肺腑之言非常和善诚恳。君子于礼注重三方面:庄严容颜仪态,这样就会远离粗暴傲慢;端正神态风度,这样就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说话时注意言辞口气,这样就能够避免鄙陋悖理。至于祭祀仪式上的具体细节,自然会有主管祭祀的官吏负责。”
钱穆大师认为曾子修身工夫平实,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学脉相承,以一贯之。这和佛家的“门前松柏籽”一个意思。
钱穆曰:曾子为学,盖主谨于外而完其内。孟子乃主由中以达外。要之,学脉相承,所谓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后人皆喜读《孟子》《中庸》,若其言之阔大而高深。然曾子此章,有据有守,工夫平实,病危临革而犹云云,可见其平日修养之诚且固。言修身者,于此不当忽。
《论语》里子夏曾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威严不可冒犯谓容貌也;“即之也温”,近看也和颜悦色,谓颜色也;听其言也厉,言语恳切中契,谓辞气也。看来真是一个老师教的噢!
《礼记·冠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表记》云:“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论语正义》里认为容貌、颜色、辞气,皆道所发见之处,故君子谨之。
“君子不重则不威”。一个人的心相会体现在外面,林肯说一个人40岁以后要对自己的外貌负责。生活上你是否饮食睡眠健身自律,工作上你是否勤勉学习严谨要求,你的身材和外貌都会附着。君子慎独,一个人要庄重要自重。西汉学者扬雄在《法言修身》中就讲人要有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也就是说,言语、行为、外貌、爱好都要庄重才行。心相庄严一切庄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逝者如斯夫,城头变换大王旗。
用时间换空间,在煎熬中前进,在罅隙里匍匐,“大部分的事是急也没有用的”,修养身心,终日乾乾,施日日不间断之功,慢下来吃透经典,在岁月里智慧会熠熠生辉,让心性一点点优美从容。
【文献参考附录】
【释词】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能常注意举止容貌在外者,可远离于粗暴放肆之事。慢,放肆。程子:“动容貌,举一身而言也。”颜延之:“动容则人敬其仪,故暴慢息也。”
正颜色,斯近信矣:能常端正脸色,则可近于诚信。颜色,指脸色。信,诚信、信实。颜延之:“正色则人达其诚,信者立也”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辞,指言语。气,指语气。鄙,鄙陋。倍,同“背”,背理。《正义》:“辞气者,辞谓言语,气谁鼻息出入,若‘声容静,气容肃’是也。”颜延之:“出辞则人乐其义,故鄙倍绝也。”
《注疏》:“人之相接,先见容貌,次观颜色,次交言语,故三者相次而言也。暴慢鄙倍,同是恶事,故俱云‘远’;信是善事,故云‘近’也。”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笾豆,代指礼器。有司,管事者、主管部门。存,在。《释器》云:“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郑康成:“笾,竹器如豆者,其容实皆四升。”《注疏》:“豆盛菹醢,笾盛枣栗,以供祭祀享燕,故云礼器也。”钱穆:“曾子意,此等皆有管理专司,卿大夫不烦自己操心。”包咸:“敬子忽大务小,故又戒之以此。”
《论语注疏》义曰:此章贵礼也。敬子轻忽大事,务行小事,故又戒之以此,事之小者,无用亲之。
程子曰:动容貌,举一身而言也,周旋中礼,暴慢斯远矣;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出辞气,正由中出,斯远鄙倍。三者正身而不外求。
朱子曰:是皆修身之要、为政之本,学者所当操存省察。
朱公迁曰:此持敬之功,贯乎动静而言之。
尹氏曰:养于中则见于外,曾子盖以修己为为政之本。若乃器用事物之细,则有司存焉。
李炳南曰:依此三者而行,则身心言语皆合乎礼,立见其效。参读《礼记·曲礼》:“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动容貌,即毋不敬,心意合礼;正颜色,即俨若思,身合乎礼;出辞气,即安定辞,言语合礼。(徐英:皆言持敬之功。)
郑汝谐曰:远,自远也,人亦不得以此加之也;近,自近也,人亦以此信之也。以是为政,政出于身而化行矣。
刘宗周曰:道者,圣贤大学之道,本之为格致诚正,出之为修齐治平是也。君子之治,举其本而末自该,遗本而逐末者陋也。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不大声色,只是此意。曾子言动容貌三者是究竟语,又是下手语。
《论语集说》曰:不庄不敬,其动容貌也非暴则慢,惟庄敬有素则夫容貌之动斯远暴慢矣;内无诚实,其正颜色也色庄而已,惟诚实有素则夫颜色之正斯近信矣;涵养不熟,其出辞气也非鄙即倍,惟涵养有素则夫辞气之出斯远鄙倍矣。动也,正也,出也,有诸中而形诸外也。此三者,盖礼之本、修身之要。
《论语后案》曰:孔门论学,未尝悬空说,存养容貌言色无时不然,故此“动正出”即存养之地,“暴慢信鄙倍”即省察之目,“远与近”即所贵乎道之功。
李充曰:君子之将终也,必正存道,不忘格言,临死易箦,困不违礼。辨礼三德,大加明训,斯可谓善言也。
蔡虚斋曰:若是真道德性命,必有见于威仪之际与动容之间,若是真学问文章必有见于当官之法与治家之政。
【附录】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集说》《论语意原》《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集释》《论语后案》《论语稽》《论语正义》《释器》《四书释地又续》《四书通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