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有璨写的那本书《运营之光》,书名听来就很互联网、高科技,不禁联想,传统行业中也常有运营岗位,和互联网的运营有什么区别?我们作为受众,如何看待运营这件事?
在《吴晓波频道》的音频分享中,黄有璨讲到,相对于传统行业的运营,互联网运营工作更加精细和复杂。给它下一个定义的话,运营是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获取、用户维系和收入获取。正是鉴于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本质差异,它们在运营中的逻辑和操作方法也不太一样。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很惨烈,我们订阅了那么多微信公众号,沉浸在信息化时代的汪洋大海中,能否点开晃到你眼前的那篇推送,看完会否点赞,赞完会否分享转发,都直接影响到运营数据,也反映出运营的质量。整件事里的决定性瞬间仿佛在于能否点开那一刻,又是什么决定点开呢?三点:有没有时间、内容有没有价值、标题够不够吸引人。我们宝贵的时间被碎片化的很严重,比如等车、坐电梯、排队等候的时段,常会被微信占据。就在这短暂的几分钟里,推送的内容是不是对你有用,标题是不是足够吸引人,便决定了你的这瓦碎片时间能否与这篇推送链接到一起。产生链接之后,文字的内容信息才能传递于你,文章的输出价值才有机会加诸影响于你,运营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因此,作为内容的运营工作者非常关注运营数据,想方设法、绞尽脑汁生产好看的内容。我们作为受众,也不应该任凭摆布,无筛选的接收所有信息。换个角度想,受众也是花时间在运营自己的大脑,大脑的开发程度和运转状况,也是可以用数据来体现的。那么时间花在哪里,接收哪些信息,就显得十分关键。信息过载就像堵车,不仅降低传输效率,还影响大脑体验。少即是多,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