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与《理解人性》和《生活的科学》两本书一样,都是阿德勒最为畅销的作品。《自卑与超越》多年来不断再版,最新版重印于 2010年。它一出版就受到好评,例如刊登在《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指出:“这本书和《理解人性》一样浅显易懂,笔法通俗,语言简洁。人类生活在意义的国度里,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个人作为团体的一分子,对人类幸福做出贡献。生活是富于创造性的过程,假使我们每个人都以合作的方式面对生活,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永无止境。生活真正的意义在于,接纳并分享他人的活动,善于合作、甘于奉献,恰当使用‘追求优越’的心理动力以补偿与生俱来的自卑感。虽然阿德勒已是我们熟知的最优秀的心理学家,但是他没有用学术的语言描写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和之前的作品一样依旧朗朗上口。”
《自卑与超越》作为阿德勒的后期作品,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其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尽管这是一本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来阐明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极大的实践价值。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即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以及爱情与婚姻等主题。他围绕这些主题着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以取得成就。
阿德勒在书中指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和相互合作。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能使自己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从而超越自卑。在所有心理现象中,最能显示生活奥秘的是个体的早期记忆。早期记忆之所以特别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和对生活的基本态度,还为其以后的生活和选择提供了追溯线索。梦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梦的功用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每个人都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生活在社会的“意义场”之中。职业选择、社会交往和爱情婚姻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三大基本问题。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优越,而是在于渴望建立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与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是人类行为的动力观迥然不同,阿德勒运用自卑感、优越性、虚构目标和社会兴趣来描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他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自卑情结,这种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是个体行为的产生与发展的最原始的决定力量。个体在自卑感推动下不断弥补不足、不断寻求优越和完善。虽然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不断克服自卑和追求优越。个体在追求优越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统一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会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发展自身的社会兴趣。社会兴趣作为一种潜能根植于每个人身上,它不仅只是对亲人、友人的情感,还可以扩展到社会乃至整个宇宙。个体能否完满地解决生活中的职业、社交、爱情婚姻三大基本问题,反映了他的社会兴趣是否得到充分发展。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超越自卑,其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如何正确地处理人生的三个基本问题。那些自幼就患有器官缺陷或者被娇纵、受忽视的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该培养儿童对他人和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对社会有所奉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一定意义上说,阿德勒本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个体心理学的发展史,他的人生是其个体心理学思想的最完美诠释。他终生都在战胜自卑,追求优越,创造自我,奉献社会。他不单纯是在建立一种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或一个学派,他的工作目标更是要塑造一个独特完整的人,引导人们克服自卑与困难,追求至善至美,寻找人生和生活的真谛。阿德勒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坚持乐观向上的人性观,指导人们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帮助人们铸就一种有创造力的自我,努力激发人们关爱他人和关心社会。他的宏伟蓝图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学”,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以民主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所有的教师都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希望所有的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