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节礼物,不是撒狗粮秀恩爱,而是拜读了两篇最能帮我解燃眉之急的文章。
文章一来自樊登读书的《被15岁儿子逼出家门24小时顿悟养儿是一场轮回:每个青春期男孩,跟爸爸都有一战!》
我和儿子的关系,好像是从他上初二开始,飞流直下,渐入冰点的。
初二之前,我是他的超人。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他眼中的“烦人”。
那天,我跟他又吵了一架(他当时读高一,因为迷恋网游,成绩一落千丈)。
妻子闻静见我俩箭拔驽张,大战随时一触再发,于是劝我回爸妈家小住几天,让那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冷静一下。
没办法,尽管我是一个硬汉,但也知道儿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惹不起,那就躲得起吧。
这爹当的,就这么被老婆孩子赶了出去,这辈子都没这么憋屈过。
回爸妈家小住时,我没提跟儿子吵架的事。
可是,住一天还可以,第二天下班又回了父母家,爸妈急了。
他们以为我跟闻静吵架了。
老爸训斥道:“一个大男人,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夫妻吵架还往外跑,你赶紧走,我们这可不能多留你。”
眼见老爸要发火,我只能实话实说。
一番吐槽青春期的孩子是多么不可理喻后,我由衷感叹:“真怀念他小时候,至少初中之前,我们爷俩也是有过蜜月期的。”
我以为,我爸听完会骂我无能。
谁知,这一次,老爷子不但没骂我,还让我妈晚上加两个菜,要和我喝几杯。
那晚,我们爷俩都开了戒,啤酒喝了七八瓶。
下酒的,除了我妈的拿手菜,还有往事。
那些有关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如果爸妈不提,我几乎都忘了。
我爸说,小时候的我也曾经崇拜过他。
那时候,爸爸是玻璃厂的设计师。
他的一双巧手总能给我打造出引领时尚的小玩具,玻璃球、荧光剑、自带过滤与净水功能的电动鱼缸……
而那时候的我,对爸爸无比崇拜。
天天在他屁股后面当跟班,甚至许下豪言壮语:“爸,等你老了,我开飞机带你和我妈环游世界。”
小时候,不小心闯了祸,我会主动拿起扫帚,甘心情愿地对我爸说:“我错了,你打我吧,让我长长记性。”
祸闯得很大时,我爸真的会动武。
事后,他也心疼,我反过来安慰他:“爸,做错事就得接受惩罚,你打得对。”
“那时候,单位经常出差,每次都不敢让你知道,不然,你真的就偷摸跟着去火车站,然后,追在火车下面边跑边哭,那时候,你妈都嫉妒我们的感情。”
回忆这些时,我爸大口喝酒,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
我也笑了。
在我的记忆里,我和爸爸的亲子关系一直都很好。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据爸妈说,我自从读了初中,就开始慢慢疏远我爸。
有一次,我妈做饭时,发现家里盐没了,我爸让我下楼去买,我拒绝了。
他又提出给五毛钱的跑腿费,我依然不肯去,还气呼呼地说道:“要去自己去,凭什么指使我。”
这件事,我根本不记得了,但我爸记得清清楚楚。
不是他记仇,而是从那之后,他发现我不再对他百依百顺。
而且,我不仅仅是不再帮他们买东西。
但凡我爸要求我的事情,我都会抵触,或干脆置之不理。
他让我好好学习,我说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没在好好学习。
他让我把头发剪短一点,我偏偏喷妈妈的发胶,让本来就长的头发根根直立。
我多次完不成作业,老师来家访,我不但不认错,反而在她走后放下狠话:“我讨厌老师,讨厌她告状,以后,她的课我就睡大觉。”
我爸向我举起愤怒的拳头,我把头伸过去:“有本事你就打死我。”
他质问道:“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像个正常孩子吗?”
我特别轻蔑地怼回去:“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么着?”
……
我爸说这些时,我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爸,你真能扯,我怎么不记得自己这么混。”
我爸摇摇头:“不好的事,谁能记住。”
我妈也佐证:“我记得!那时候,我和你爸都要愁死了,天天晚上睡不着觉,还彼此安慰:只要以后别蹲监狱就行。”
青春期的我,好赖不分。
父母的忠言听不进去,父母的示好也一样排斥。
那时候对父母的口头禅是“你们烦不烦,能不能离我远点。”
我爸说,那时候连揍死我的心都有过。
还有好几件事,我也是在那天晚上才想起来的。
大概是我初三那年,我妈无意间在我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把匕首。
那是我拿家里的水果刀磨成的武器。
我妈当时害怕极了。
但她很清楚,如果那个时候公然质问这刀的来处与用途,我一定会跟他们翻脸,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
于是他们不声不响的拿走了这把刀,还在我的书包底部戳了一个洞,假装刀子自己掉出去了。
而且,打那之后,我爸天天放学后,躲在我学校门口的角落里,尾随我回家。
一直到我读高中。
那段时间,在我青春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时期,他和我妈经常做恶梦。
梦里都是武打片,不是我把别人砍了,就是我被别人砍了……
醒来,一身冷汗,再难入睡。
至于高二和我爸吵架后那场离家出走,我是记得的。
可是,直到这一天我才知道,我爸在当天晚上,就找到了我。
在那家游戏厅,我玩了三天四夜,我爸在外面等了三天四夜。
他想把我从里面拎出来,但他也很清楚,这次拎出来,下次我还会这么干。
直到我身上没钱了,游戏厅老板让我干一天的保洁。
扫到下午两点时,我干不动了,求老板让我回家。
在父母面前,我是爆怒的狮子,但在社会面前,我就是个怂包。
游戏厅老板说:“想回家也行,让我打你一个耳光。”
那个耳光,我认了。
因为当时太想家了,我突然觉得除了父母,这世界上别人不会惯着我。
而我爸,目睹了我挨打的全过程。
但我回家后,他和我妈什么都没说,只是张罗了一桌子饭菜。
在我自尊心爆棚的年纪里,他们有一肚子话要说,但也只能选择欲言又止。
生怕我好不容易从社会上得到的那番教训,又被逆反了。
我妈说,三天四夜,你在游戏厅里,你爸在大街上。
“我见到你爸的第一眼,就哭了,因为他看上去老了不止十岁。”
可是,那时的我,什么都看不出来。
我眼里,只有自己小世界里的狭隘与悲欢。
那晚,我在自己房间里,在妈妈白天晒得松软的被子里,睡得像一头死猪。
可是,三天四夜没合眼的爸妈却依然失眠。
他们心疼的,是我被那个游戏厅老板打的那一耳光,他们彼此安慰对方:“总得让他吃点亏,才知道天高地厚。”
之后,我的青春期似乎结束了。
这一段记忆,我格外清晰。
或者更准确地说,留在我记忆里青春时的自己,就是从高二下半年开始,拼命读书,成功逆袭成高考黑马的。
我记得自己主动讨好学霸,跟他做了同桌。
我记得房间里的灯,十二点前没有熄过。
我记得自己的成绩第一次进班级前十时,老师怀疑我是不是打了小抄。
我还记得高考成绩出来时,爸妈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在家里转圈。
我更记得爸妈送我去武汉上大学,离别时,我偷偷掉眼泪,边哭边给他们写信:“爸妈,辛苦了,我爱你们。”
再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
尤其是儿子出生后,我跟父母的关系重新进入蜜月期。
就连邻居都羡慕我爸妈:“你们这儿子,细心孝顺得给个女儿都不换。”
但我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我居然曾经有那么“叛逆”的青春期。
想想我爸当年,一个中年老父亲一路尾随我放学,蹲守游戏厅,偷偷摸摸藏在墙角的情形,我心酸极了。
我妈说:“那时候,我和你爸真的很无助,那滋味啊,也就儿女吧,也就儿女能把父母折磨成那样。”
而我爸呢,不像我妈,他是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类型。
在一口气“忆当年”之后,居然跟我碰了杯:
“儿子,你就记着,这男孩啊,有两次长大。
一次呢,是看不起自己的爸爸,感觉自己的人生自己能作主,另一次呢,是自己当了爸爸,男人嘛,都是这么长大的,这都不是事。”
我爸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句话:
“这当爹呢,对儿子,两个字,一个是爱,二是熬。熬到我和你这个岁数,多年父子就成兄弟,但前提呢,是爱,不管儿子可爱不可爱,越是在他不可爱的时候,越坚定不移、不求回报、默默地爱。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就算离谱,也早晚会变得靠谱。”
说着,他指指自己:“然后,你看,爱出而后爱返,我现在一想起你,就觉得很骄傲。”
那晚,在跟我爸喝透聊透之后,我回了自己家。
临走时,我爸对我说:
“你要想当老子,总得有一段给儿子装孙子的阶段,要是你儿子再让你受气,你就回来找你老子。”
那天,我走到小区楼下,看看还在阳台上目送我的爸妈,心里特别温暖,也特别有底。
我是被他们引领着,走出了草莽的少年时代。
那么,我也理应像他们一样,用智慧耐心和坚定的爱,陪儿子度过他的青春期。
这之后,我不再是从前那个沾火就着的暴燥父亲,相反,好多时候,儿子想点我都点不着。
他成绩考得不理想,拿给我签字,我就面带微笑地签了,一句话没说。
有时候,什么不说,比说了更有力量。
包括他曾经有两次逃课,跟同学私自去网吧玩通宵。
我知道后,牙快咬碎了才忍住没发火,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上学那会也逃课,每次逃够之后,也害怕功课落下来,所以回到家就抓紧时间补,效率比在学校还高。”
说这话时,我故意没看儿子的表情,但那晚,他学习到深夜。
我慢慢顿悟,对于这个时期的熊孩子,哪怕内心的火山都喷到嗓子眼了,但表面上,我就是平静的海。
我的情绪越稳定,他的状态也就越好。
有段时间,儿子的英语成绩直线下降。
细问之下,才知道他在跟英语老师赌气,英语课几乎已经处于不听讲状态。
只因有一次他考得不好,英语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天天觉得自己挺能的,这下现眼了吧。”
本是一句怒其不争的话,到了他耳朵里,就是人格受辱的证据。
他们这个年纪,因为课业压力大,很容易把压力转嫁给一切跟他学业相关的人,比如老师、父母。
哪有道理可言?
道理是这个年纪最听不进去的东西。
于是,我给他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上高中时,也讨厌英语老师,她水平一般,可是,损起人来第一名。
尤其对我,很有敌意。
我本来很想破罐破摔,不学她那科。
但每次公布成绩,老师念到我的名字及很低的分数时,都会故意停顿一下,并用“果不其然”的表情“深情”地注视我一下。
更可恨的是,她每次都故意念完我的分数后,接着念全班最高分的那一个,眼角眉梢都是得意与赞赏。
她的行为,彻底刺激了我。
我开始疯狂的学英语,毫不夸张地说,上厕所的时间都在强迫自己背单词。
后来,每次英语测试出来,那老师念到我的分数时,又吃惊又痛苦。
“她那副看不惯我,还干不掉我的样子,太解恨了。”
我的故事,让青春面部“肌肉僵硬”的儿子破天荒地笑了。
然后,我发现他居然在学我故事里的方法,家里到处贴满了英语单词的小便签。
后来,他成绩上来了,还主动跟我总结:“我英语老师跟你当年的英语老师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她嘴毒,但心是好的,我成绩上来了,她比我还开心。”
那一刻,我什么评语、评论都没追加。
但心里,其实已经乐开了花。
当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不再与世界为敌,开始看到毒舌之下包裹的爱心时,其实,他的青春期已经接近尾声了。
那应该是儿子上高三的一天吧。
下晚自习时,我像往常一样开车去接他。
他说:“爸,今天太累了,头昏脑涨的,能不能陪我走走,吹吹风?”
那有什么不能的。
于是,我把车停学校,我们爷俩一路走了回去。
刚开始,我还挺担心没话说。
可是,后来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一路上,他都在讲他那个被教化学耽误了说相声的化学老师,有多么幽默可爱。
看着他声情并茂,笑到直扶我肩膀的样子,突然觉得:
那个儿时跟我无话不说的儿子,又回来了。
那之后,只要作业不多的情况下,我就会陪着下晚自习的他一起走回家。
听他讲讲学校的事,让我们父与子的关系在短短的放学路上,一点点回归到最初的亲密。
2021年6月9日,儿子冲出考场。
远远看见我和他妈,他一路奔跑过来,还给我们打了一个空翻。
然后,他拥抱了妈妈,一边的我眼泪滚了下来。
他又走过来,给了我一个熊抱,说:“爸,你可是我心中的超人,这超人啥时候这么爱哭了?我考完试了你哭,这出成绩更得哭,那送我去上大学你得哭成什么样?”
真的,我当时内心翻江倒海,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滋味,太复杂,语言只能表达千万分之一。
高考分数出来的那天,儿子考得还算理想,甚至比我们期望得还好一些。
晚上,我让闻静在家里做了一桌子菜,破天荒地让儿子陪我喝了一瓶啤酒。
说实话,一杯酒下肚,我心里的火就冒了出来。
是的,在本应该为他欢庆的日子里,我选择了秋后算账。
他跟我们发过的无名火,他迷恋网游时的六亲不认,以及从他初二到高三毕业这段时间里,我和他妈妈的忍气吞声。
说来好笑,人的记忆真的是自带滤镜。
我罗列的事例,他大部分都不记得了,一遍又一遍地问:
“你说的是我吗?”
“瞎说,我不可能像你说的那样。”
“那事真的是我干的?”
我红着眼睛对他说:
“爸爸跟你说这些,不是声讨诉苦,只是想告诉你,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个大人了。
未来的人生,父母鞭长莫及,也不再有班主任的苦口婆心,人生的大考场里,再也没有全社会为你们开启静音模式,警察开路护卫,社会不会给你试错任性的机会。
从前,无论你做过做错什么,都可以有父母师长包容爱护,但从今天起,这项福利到期了。
所以,恭喜你,再见青春,欢迎你来到成人的世界。”
听了我的话,儿子抹了抹湿润的眼角,向我举杯:
“真没想到自己原来那么不懂事。爸,妈,你们辛苦了。”
我笑着与他碰杯:
“不用太内疚,当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没让你爷爷省心,但现在,你看到了,还不是‘懂事长’一枚。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这么长大的,儿子,慢慢来!”
那顿酒,我们爷俩喝得热泪盈眶。
正所谓,江湖一醉泯恩仇。
文章二来自哥哥的班主任孟老师的原创《没有叛逆,何来成长》
最近两周,明显的感觉班里的部分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愿意再只是单向的听话,或者安静地听着话,开始打断你的话,表达他的想法;开始对你的要求有看法,甚至否定你的要求;开始对于你的话不置可否,就是嗯嗯的回应……
在和家长们沟通的时候,大家也都开始越来越多的反映孩子“叛逆”的问题。
回想我整个学习阶段,好像就没有叛逆期,我依稀的记得和我妈,甚至和弟弟妹妹分享我的想法的场景。我妈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却懂得尊重我们的想法,凡事愿意和我们沟通。当然也有可能是家里孩子多,没有那么高的聚焦率,导致我们都能有相对宽松的自由的自我成长空间;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那个时候的学业压力没有那么大,并且目的性没有那么重,就是懵懵懂懂地跟着学,跟着玩。并且到现在我还记得初中阶段住在一户人家里面,十几号人的大通铺,大半夜不睡觉在大街上游荡呼号闲聊的景象。
说到叛逆,我觉得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人与仆人,主从的附属关系。反判谁?忤逆谁?当我们用到叛逆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先入为主的植入了不对等,不平等的观念与意识。因为你是我孩子,你是我的学生,所以我的话你就需要听,我的要求就必须做到,我的意志就必须贯彻。
因为我是你的爸妈,因为我是你的老师。你不做,就是叛逆。
我觉得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啊。
首先从母亲脐带剪断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经和母亲有了分离,开始了独立探索世界的过程。在人格上来说,无论父母,无论孩子,都已经是这个世界上独立的个体,不能说孩子因为还欠缺生存下来的技能不得不依附于父母,就必须有绝对服从的规定性。树立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理解孩子所谓的的叛逆行为。
从孩子成长的过程角度来说,每个人都需要具有独立的面对这个世界,独立的生存生活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在前期因为能力的欠缺不得不在主客观层面上依赖父母的养育而被隐藏。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强,孩子产生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能力体系,这对于一个人的健全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只有意识到“我”的存在与价值,他才有可能真正开始培养独立面对生存的能力,才能朝着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有责任感的成年人的阶段迈进,而不是虽身体到了成年人,心理却是个巨婴,或者变成啃老族的一员。
但是对于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必须依赖父母提供的给养,方能完成一般意义上的学习阶段。这就决定了父母意志的持续贯彻与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冲突。
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让亲子关系沟通无障碍,我认为有几点建议可以参考:
一是一定要做一个“父母退子女进”的父母,父母之于孩子一定要少说,少做,少要求,少指责,少强迫,少命令,当然如果能把少改为不,更好。父母各种少的同时,应该适当、恰当鼓励、建议、引导孩子多说、多做、把与孩子有关事项的主动权与决定权还给孩子,这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其承担行为的自然后果,并给予适时的帮助与恰当的爱。允许孩子尝试与犯错误,试错总是成长非常重要的途径。
三是与孩子相处时,放下无意义的虚荣感,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及时承认自己的失误或错误。你的行为仍然是孩子行为学习的主要参考。
四是改变聚焦习惯,回归自我成长。孩子的行为具有很多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转移你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持续聚焦,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长性;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我提升上,用在增加自己的幸福指数上。想让孩子变好,就从自身做起。
这就是2021年七夕我收到的最好礼物,我终于释然了,它一下子帮我解惑了这两年来养育青春期儿子为何如此种种般的艰辛和不易,为何辛酸苦辣始终在心头。原来自己的教育没有那些个仗着说话不腰疼的高人所指使的所谓育儿大偏差的问题,自己的儿子更不是问题孩子,因为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大抵是如此慢慢成长过来的。只是表现症状或轻或重罢了。
从今以后,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教育,更坚信自己的孩子,我会更坦然和平静面对俩个青春期的儿子,用坚定的爱和耐心去陪伴他们健康顺利成长静待花开,尊重孩子,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经历了哥哥之后,接下来就是弟弟了,这小子能量更是爆棚,但是我现在不怕了,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已经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