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棵花白】
■1初衷
对于丢书大作战,我的看法是:地铁上丢书就像海里扔漂流瓶,有人愿意扔,有人愿意捡。不喜欢的要么别扔,要么别捡。如果因为它的营销性质而全盘否决它的意义,未免太过绝对了。
按照逻辑,只要证明有一个人愿意扔,有一个人愿意在地铁上读,就证明“这活动除了搞噱头之外没有一点卵用”是一个假命题。
我恰好就是那种小餐馆里顺手读报纸,饮品店里顺手翻书,理发店里顺手看杂志,厕所里小广告也不放过的人。喜欢读偶然遇见的书,也喜欢在网上送书给陌生人。
虽然我还没试过故意在什么地方留下一本喜欢的书,但是听上去不错。如果我自己在地铁上邂逅一本好书,只会觉得幸运。我相信我绝对不是异类,很多人和我一样的。
关于读书让我印象颇深的一幕是,有次坐公交车,车上有一个外国人,捧着一本书认认真真的在看,嘈杂喧嚣好像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那次之后我包里总是习惯性的装本书,闲下来就看,才不管别人看我的眼神是不是“这人好装逼啊”。
■2思维局限
我们好像从小到大都被一种思想限制“努力不要被别人看见自己的进步”,跑步健身读书学习,都不敢发朋友圈,怕被人阴阳怪气的说“哎哟喂!你还读书呢!”
为什么新闻报道出来日本小朋友集体在火车站坐着读书,德国人在公交车上读书的照片,下面评论齐刷刷一片吐槽“我们中国人没养成阅读习惯”的。
然而终于有人组织这种能让人在地铁上读书的活动,反而反对声一片,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地铁里谁会读书啊?都忙着玩手机呢。
但愿吐槽中国小孩子不会在火车公交车上读书的人,和吐槽居然有人在地铁上读书的人,不是同一堆人。
我们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晨跑夜跑,总不会挑人多的时候,怕被路人行注目礼。读书也只在图书馆和家里,怕被路人说装十三。(说来也奇怪,读书明明是好习惯,却总要偷偷摸摸的)
■3书的质量问题
虽然这些书可能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将来活动影响扩大后很可能有各种旧课本,过期杂志。但总归是有那么几本好书吧?总也会有保存完整整洁,有意思的经典书籍吧。
或许把“丢书”改成“留书”会让人听着更舒服些,书的质量也会因为一字之差而有所区别,反对的声音也会小一些。
能丢掉的书,自然不会太好,但是能留给别人传递下去的书,应该不会太差。这样总体数量会变少,但质量会提高。
退一万步讲,在我们看来是没营养没价值的书,那些不要了的旧课本,在那些没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人眼里,也是值得看的。
还有那些因为贫穷买不起书的爱书人,对于他们来讲,拿到书一定是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你站在自己生存的环境里,理解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些穷到买不起书的人存在。
站在你的阅读水平线上,说:“能扔的都不是好书,为什么不读些好书呢?”别忘了曾经也有人问过“何不食肉糜?”,一个问题让他流芳千古。
■4营销可恶吗
看了几篇简书首页反对丢书的文章。只看到一篇有站得住脚的论点:这次活动属于某某媒体营销,形式大于内容。在国外落实挺好,在国内(作者有列出一系列纸质书阅读数据)恐成摆设。其余文章大都是为了反对而全盘吐槽。
因为一个活动形式感强就全盘否定它的积极意义,未免太过片面。就像前面说的,即便丢的那些书真的全是些废旧课本,对于完全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只能识字的人来说,也算是好书了。
我们要做的,是承认问题的存在,然后想办法去改善它。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破罐子破摔。“都别丢了,都别读了,整那些没用的干嘛?”
换成一群毫无背景的大学生来组织这项活动,地点也换成学校食堂操场宿舍楼下,还会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吗?
我想即便真的有一群一穷二白的理想主义读书人,不为任何利益,去组织这样一场活动,恐怕也还是会有人吐槽,穷酸还爱瞎折腾。
归根结底,读书是很单纯的一件事,不必在意是谁组织的。
■5关于鲁迅先生
有一篇文章,通篇只说了一种思想:真正爱书的人是舍不得交出好书的。所以这活动举行不下去。文章词藻华丽,旁征博引,还扯到了我们的鲁迅先生。
作者说鲁迅先生爱书如命,借出去的书有一点污渍都心疼不已。虽然没送出去书,但一谈到送书,姿态俨然鲁迅附体。
显然作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鲁迅是有名的爱书,也是有名的爱送书给年轻人。《鲁迅日记》里五十多处有关于马钰痕迹的,几乎全部都是送书给她。
还有鲁迅老友的女儿,写了一篇《初次见鲁迅先生》,鲁迅非常喜欢,于是每每有新书便送给她,直到她结婚。
“舍不得好书送给别人”这个锅,鲁迅先生不背。也无法作为“真正爱书的人都舍不得把好书送人”的论据。
这个活动如果我们当地组织举办,我是会参加的。曾经多次在贴吧里送看过的书,也认识了一些陌生的学妹学弟。有些书放着就是镇宅,不如送出去。
■6一些建议
□1.不要选在高峰期丢书,影响人们正常上下班秩序。而且高峰期人挤人也没办法看书。尤其是现在实验的北上广,地铁人太多,可以在二三线城市尝试一下。
□2.做好没人看的准备,但继续尝试进行下去。相信习惯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当地铁有书成为一种常态,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习惯。
□3.“丢书”本质上是图书漂流,重点不在明星丢书发微博晒,而在通过明星力量号召大众进行地铁阅读。本末倒置必然会被骂。
□4.一切在国外风靡的活动,完全照搬到中国一定会水土不服。如果地铁真的不行,可以试试别的地方,比如机场火车站。人没那么多,而且旅程时间长,适合阅读。
我是花白。对于丢书,眼前充斥着一面倒的反对斥责。忍不住想说点什么。我们总抱怨国人不爱读书,现在有这么个机会了,虽然活动有很多问题存在,为什么不想着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吐槽呢?
读书人不应该理想化一点么?哪怕力量薄弱,也要靠笔杆子试图把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转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哪怕是蚍蜉撼树,路远马亡,也不该就这么不作为的一味摇头感慨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