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聊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宋朝的汴绣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
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黄帝时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古代先民发现色彩能美化人体时。便开始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后来又刺在身上即“纹身”;
最后纹在衣服上,刺绣便由此产生。
刺绣,又称丝绣、针绣。而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了。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两宋时期由于人们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因此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那么,汴绣最初源自哪里呢?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皇室成立了专门的刺绣作坊文绣院,各地选聘的绣工入院授艺,300余名绣女云集京师,刺绣之风一时遍及各地,民间绣户也涌现出许多优秀工匠。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北宋国都开封的大相国寺外有一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可谓是一个专业刺绣街,熠熠生辉的精美绣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走出,把开封城装扮得美丽而又繁华,城内72家大酒楼和千家小酒店的牌额、望子都是绣制的,在灯红洒绿中迎风招展,“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旗相招,掩翳天日”,“深街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竟夸华丽。”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运用的汴绣工艺,才会流传至今,让我们一睹当时汴京的繁华。
汴开封作为当时北宋的国都,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而刺绣在北宋年间是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所以当时称作“宫廷绣”的刺绣,因开封古时称汴梁城,所以就有了汴绣之称。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一起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五派一脉相承却各有所长。
汴绣与其他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仿许多的名画。这些画都是传世名作,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便可知,如完成这样的一个作品制作过程可不是一件易事,要准确的绣出“清明上河图”中的813个人物,94头牲畜,100多座房屋与桥梁,179棵树木,20多艘船……单靠其他的几种绣法都不能完成这么一件作品,可见汴绣的伟大之处。
汴绣可谓是集百家之所长,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既长于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
汴绣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当时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皆为汴绣精品,据明代(公元1368-1644年)屠龙《画笺》记载:“宋之闺秀书,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必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调色开染,交书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汴绣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簪花仕女图》、《五牛图》、《夜宴图》、《洛阳牡丹》等。
好了,本期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关注我,我们一起了解更有趣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