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书,学习新东西的同时竟然同时想起了很多以前的感悟,隐隐然有一种出发得太久以至于忘了为何而来的感慨,有两则小例颇有体会。
上初中时候的我,学习意识初步觉醒,懂得了在竞争激烈的学业上努力上进,于是每次的考试,对于结果如何我都非常紧张。大抵人都会趋利避害,胡乱摸索中,我竟然发现只要在每次考试心中想着這次肯定考得完蛋,那么成绩就差不了,心里面也不怎么紧张了。這样的方法我在上初中期间一直沿用,虽然当时的我并不能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直到最近,在阅读关于克服紧张焦虑的书时,我才发现,其中大有深意!这其实是在克服焦虑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脱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啥是脱敏呢?说来非常简单,就是很多时候人对某件事感到焦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那件事太敏感了。人为什么会害怕事呢,归根到底是怕做得不够完美,达不到自己设立的标准。于是乎,当你想着你做那件事的最坏情况时,会让潜意识自动得接受这种状况,所以当你真正做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紧张。关于脱敏很多时候,也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必自己脑补,现实中已经多次遇到了最坏的情况,脱了两层皮之后也就适应了。我看过很多创业者讲创业就是一个脱敏的过程,破爬滚打中从最开始的殚精竭虑急迫到最后的视死如归的稳健,逐渐地对失败脱敏、对不完美脱敏。这样的方法当然很好很强大,但同时也很痛很辛苦,相比这“大工程”而言,还是上面的“小作坊”比较美好,扯得有点远回到我的感悟来。
这是一则,还有一例。最近我在休闲的时候喜欢玩玩王者荣耀。我很惊讶居然能把这么美轮美奂的游戏做到手机上,于是多玩了几盘,但是玩多之后就会发现,在这个“遍地是坑”的游戏中,输是绝对的,不输是相对的,从war3就开始接触这类游戏的我,自认“出身名门”,当然不能甘心。于是,多打两盘之后还要打多两盘,往往就要误事,最重要的是,每次玩完之后都会心态不好。仔细想想,这种心态不好的时候,不知从何时开始,也像游戏中的“小学生”一样遍地都是。反躬自省,我想一定是我的态度从哪里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对了。今天睡梦之间,我又忽地想到小时候的事情。小学时候的我,在某一天又总结出了一条道理,我也不知道那时候的我为什么总能想出这么多歪理,那就是“在游戏里我越输,在学业上就会越顺”。游戏,什么游戏呢?那时候的游戏也就是弹珠和纸片了,学业嘛,说白了就是考试喽。这显然是一条歪理,要知道这些游戏虽小,可参加的资本都是真金白银。这简直就是堂而皇之的“败家”嘛。然而事实证明歪理也不那么歪,我想恐怕有这么一种可能。当我抱着这么一种心态去游戏的时候,首先能完全从学习中抽身出来得到完全的放松,赢了自然更加高兴,输了呢就会想着“我的学业要更进一步了”,心思自然又转向了学习。这个过程中,游戏完全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却丁点儿没有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反观其他的小伙伴,输了想着怎么赢回来,赢了又想对技术更进一步,是“进亦忧,退亦忧”。两相比较,自然我的心态会比较好,心思多归拢在学习上,而作为学生,学习上问题少点,生活上呢,就能更加轻松愉快。
就是这么两件事情让我颇有感触。可是这已经是小时候的事情,充其量也是小时候未发现的优点,何必到现在再来自吹自擂呢。回到我的题目“向小时候的自己学习”,你自然已经发现,我已经遗憾得丧失了这两则优点。事实上,现在的我,心态已经大不如前,我也是最近才注意到这样的对比,我想这才是我遇到最大的问题。我的状况是这样,一直到初中前段,父母都没空抓我的学习,之后呢,便开始大棒加糖果的规劝我学习。这大概是当时社会的常态,至少是我们那个小地方的常态,父母强力督促孩子学习,送到学校交给老师的时候还不忘补一句“不听话就替我狠狠地打”,我就多次经历我姐高中一下自习就被我爸上“政治课”,谁谁家孩子不学习如何如何下场啦,谁家孩子又怎么努力如何精明啦,举例子、作对比,议论文“六要素”一通招呼,亲眼看着她的表情从嬉皮笑脸变化到涕泗横流最后以至于痛彻心扉!幼小的我看得无比震撼,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与此同时,在学校呢,老师都要对学生按照成绩像梁山好汉一样“排座次”,我们班有“两杜”、“两婷”、“四张”,多么像火影里半藏为大蛇丸他们赐名“三忍”,简直又酷又炫,他们是老师口中的骄子,是班级之间的名片,是小学生物链中的顶级食肉者!现在说起来饶有趣味,但当时这样的处境,可谓进一步天堂,退一步地狱,让人不得不时刻在全力冲刺。其实从上面两个小例中可以看出,当我自己在进步的时候,我还算比较关注内心,奔跑的同时,尽力保持着内心的平衡。但是,当外在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你的价值观之后,你也不得不像身边的大多数人那样,夸父逐日般的日夜求索,不死不休。这样做的结果,外在效果自然显著,但是心理的问题自然会积累不少。其实,到了现在这样的压力从父母那里已经消失,但是相似的力量会从社会的四面八方涌来,以利害为剑,以欲望为盾,对我们的内心世界不断发动攻势。说到这里不免有点鸡汤,希望自己能面对这些是淡定一点,勇敢一点,话不多说,保留小时候的初心,出发太久之后能够重新回到原点,套用一句时髦的流行语做结,“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此间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