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想不到的军事天才
建文帝朱允炆虽然有“三个难以形容”的智囊,靖难之役也一败再败,不过也不是毫无抵抗,还是有一些可以让朱棣正视的对手的。很快朱棣就会迎来他的第一场败仗。
当时南军主帅李景隆放佛间谍一般的神奇指挥,成就了朱棣十几万人打败六十万大军的辉煌战绩。
李景隆自己也灰溜溜地遁走了。此人别的不行,逃跑技术倒是一流,颇有当年王宝宝的风范。
此时的济南在朱棣眼里已经是褪去了衣衫的佳人,毫无抵抗可言。
然而有一个文臣在此大厦将倾之刻,一边收拢溃散的残兵,一边整顿军心,誓与济南共存
亡。这个人就是山东参政铁铉。
铁铉一介文官,力不能扛鼎,也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看起来又是个纸上谈兵的黄子澄第二。想靠他力挽狂澜似乎不现实。
不过在败军中还有一个叫盛庸的存在,此人本是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挥使,极有军事天分。只不过他的天才被李景隆的愚蠢掩埋了。
这两人一文一武竟让当时的天下第一统帅朱棣在济南城下寸步不进。朱棣怒了,他决定挖断河堤,效仿关羽水淹七军。
2,铁铉的奇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朱棣的奇谋,铁铉也给出了自己的应对。
在看似要全线崩溃的紧要关头,铁铉开城投降,并派一千士兵出城以示诚意。希望能请朱棣单骑入城,接受投降。
连续的进攻受挫,此时又是敌人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朱棣相信了铁铉的投降,甚至同意单骑入城。
在朱棣入城后,一声“千岁”的喊声从城内炸起,紧接着一块铁板从天而降。
这就是铁铉的奇谋,将朱棣诱入城中困住,擒住这个敌首,叛军自然瓦解。
也许朱棣真的是天选之子,这个计划出现了意外。
放铁板的士兵可能太紧张,没拿捏好时机。铁板没把朱棣困在城里,只是砸到了他的马头。
朱棣先是懵了一下,反应过来后玩儿命地逃出城去。
关键工作还是需要可靠的人来做啊。如果这位士兵的心理素质再好些,中国历史将会大幅改写。
铁铉也没想到他精心设计的妙计会意外失败。可惜他没有后手,他没有提前考虑如果抓捕朱棣失败该怎么办。
虽然朱允炆命令不要伤了朱棣的性命,但如果铁铉布置了一队弓箭手作为抓捕失败的应急手段,战争的结果也许就会改写。宽仁的建文帝应该也不会要他一个功臣的命。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一次毕其功于一役改写战局的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3,铁铉的启示
时间的指针匆匆拨到现在,回首六百多年前的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我们不用在生死存亡之际设计取对方首领首级,成为战争的胜负手。但或多、或少,总会有那么一些让我们难以逾越的坎儿,需要我们集合团队之力,共同跨过去。
铁铉告诉我们,再困难的坎儿,也不要惧怕它。书生一怒,尚能阻挡名将之步。
而当我们迈出这第一步,试图跨过这道坎儿时,一定要在最关键的时刻、最关键的步骤安排最可靠的人去完成他。哪怕这个步骤非常简单,但这是关系全局的胜负手。翻手生,负手死。
最后,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却没有预案,不能及时止损。
得此三点,当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