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岩井俊二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从知道他要拍华语电影开始,我就一直期盼着,期盼着这部电影快点播出,在它上映的那天,我满怀期待的走进了电影院。
《你好,之华》满足了我一直以来的期待,我很喜欢它,因为它很岩井俊二,干净文艺的城市画景,缓慢的叙事风格,悠长的钢琴曲,以及那些埋藏在时光深处的少年情愫……
有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是一直活在青春里的,那这个人一定是岩井俊二。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因为岩井俊二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在叙说年少,叙说暗恋,以及那些回不去却依然美好或残酷的青春时光。岩井俊二身上仿佛有一种执念,一种对于青春的执念,观看他的电影作品:《情书》,《花与爱丽丝》,《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梦旅人》,几乎所有故事都与青春有关,就连这次的《你好,之华》也不例外。
2
《你好,之华》大概是岩井俊二执念最深的电影,他的执念藏在电影中的每个微妙细节,城市背景的选择,钢琴曲的创作,以及电影角色的设定等等。
《你好,之华》的城市背景是大连,一个美丽的中国北方城市,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像极了日本的小樽,同样的纯净而带着几分萧瑟,像是所有美好或残酷的故事要在这样的城市发生才合理。
这次的电影插曲依旧是岩井俊二自己亲手操刀的,舒缓而空灵,我明明是看了一场电影,却像看了一场音乐剧,美妙极了。而这样优美的伴乐,总会让人回想起《花与爱丽丝》中美好的少女跳芭蕾舞的画面,美丽极了。
岩井俊二对于青春的执念大部分体现在《你好,之华》的角色身上,他是真正活在青春里的人,所以他歌颂青春,叙说美好,把发生过的年少故事用诗化的镜头呈现给观众看。
3
岩井俊二制造了一个关于青春的梦境,他游荡在里面一遍一遍的回忆少年心事,这种执念是落魄小说家尹川对初恋女友的执著。他活在有之南的梦境里,三十年来只写了两部小说,都是关于之南,所以在初中同学聚会上见到被大家误认是之南的之华,他不拆穿,他毅然走向前去叫住之华,假意她就是之南,发信息告诉她自己三十多年如初的爱恋,保持与之华的信件来往,在听之华描述鸡毛蒜皮的小事里一遍一遍重温与之南的回忆。
尹川是错过爱情的失意人,他这样做无非是抱着一丝执念罢了,他不在乎对方是谁,他只是想倾诉自己的感情,想他对之南的思念被看见,回忆他们的回忆。
对比岩井俊二的另一部作品《情书》,博子也是那样的人,即使知道爱人逝去多年了,却还是执意寄出了信件,她想要的无非是为自己找到情感寄托和安慰,只是想思念被看见。
而电影里的之华,也是一个执念很深的人,初中时她明明知道自己暗恋的男神尹川喜欢的是姐姐之南,却还是写信告白。三十年后再遇见尹川,尹川把自己当成了姐姐,却还是忍不住和他保持书信往来,书写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她想要的无非是弥补初中时代的遗憾,捕捉那个时候仅属于她自己的些些精彩,所以她会以之南的口吻假装不经意的问“你还记得我的妹妹之华吗?”小心翼翼的去探索自己在初恋男神心里的记忆,这是她对少女时代的追念。
那位被无数人提及,却从未出现的女神之南也活在执念里,她执念于初中时代的美好,和那个时候闪闪发光的自己,所以她珍藏着尹川写给她的信件,一遍一遍的翻阅尹川的小说《之南》,就连留给儿女们的遗书也是她初中时代的演讲稿。之南的青春是美好的,而她喜欢的人也自带光芒,她完全接受不了她爱的人张超是个混蛋,和她被摧毁的伤痕累累的人生,所以她自杀了。
4
《你好,之华》不单单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它还是一个关于人生和生死的宏大命题,而对生死的追问与感悟也一直是岩井俊二的执念,比如在《情书》里女藤井树面对父亲逝去的猝不及防,博子对爱人逝去的耿耿于怀到最后的接受与坦然面对生死,这是生命成长的渐进过程,是岩井俊二一直在学习的事,他也带着观众一起去思考,去感悟。
在《你好,之华》里,岩井俊二对于生死的感悟,移交到了之南的儿子晨晨身上。晨晨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面对妈妈之南的离世一开始并没有深刻的体验,他只是隐约觉得妈妈不在了,但却不知道这个“不在”意味着什么,直到他因自己的唐突让奶奶受伤住院,圈养的鸟儿僵硬的死在他面前,他才开始害怕,懂得“死”是不可逆转的过程,逝世就是永远的离开。
他没办法接受事实,所以用“离家出走”来逃避,直至之华的陪伴让他感受到爱,感受到家还在,爱还在,才坦然面对了死亡,接受了妈妈的逝去和这个世间的生老病死。
5
之前有朋友问我,岩井俊二与是枝裕和,我更偏爱谁?我想了想,回答说是岩井俊二,她追问我理由,但却我说不出为什么,只是赌气般的坚持说:“就是喜欢嘛”,直到看了《你好,之华》,我找到了答案。
岩井俊二的电影是诗,美好的诗,残酷的诗,是枝裕和的电影是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散文,而我爱诗胜过散文,这是我喜欢岩井俊二胜过是枝裕和的原因,即使有时候我并不完全看得懂二人的电影,但那种诗的感觉如此灵动,绕过心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