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276)
這裏講的是“太陰病”,病人出現“太陰病”,說明是有腹痛、下利等症狀出現,本來這是裏證,這我們都知道。但病人偏偏出現脈浮的情況,脈浮為有表證,那這條有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學院派掌握的治療原則。
从素心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病人太陰病,而有表證脈浮,說明是表裏同病,那該如何來治療?這要好好想想。一般病人出現“三陰病”表現,當先治裏,然後再治表,但這裏為什麼會用桂枝湯?為什麼反而用解表的方法?
原來這并不是真正的“太陰病”表現,所以衹能用桂枝湯來發汗解表,而且脈浮,其實也是桂枝湯的脈浮緩,這條不要認為是“太陰病”,就直接用治療“太陰病”的方子,否則就會是錯誤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