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童度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也不知道。庆山的文字,像一股清泉。纯净,清凉,真实。
岁月不曾为谁停留,我们所写下的文字,的确属于过去时,落笔结束之际,执笔人已经前行了。但我还是写一写被感动的话吧。
“有时想,她一定知道我很爱她,所以一点点的不满足或不如愿,也会有委屈。小时候我也是这样,后来改掉了。就此再也没有依赖和纠结,也没什么事情放在心上。但她还是小女孩,拥有这个权利。这权利是,觉得有一个人应该理所当然对她好,百分之一百的纯度。我愿意让她得到深深的满足。被爱的总是有恃无恐。不过他们迟早会知道,能给予他们这样的感情的人,一生只有少数的几个。”
这是庆山在写自己的女儿。讲实话,读完这一段我竟哭了起来。我感动于这样为女儿付出的母亲,当然,触动内心的应该是我想到了自己也拥有“一生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吧!
今天的我,已经二十三岁,但我没觉得自己长大了。家人似乎也都把我当作小孩儿对待。每次上学,她会对我絮絮叨叨说“把钱拿好了,把手机放好了,注意安全啊!”现在上班了,她依然这样嘱咐我。
前两天,她把家里腌好的咸鸭蛋煮了几个。说来不怕你笑话,她说我给你包。很多年了,每次煮鸡蛋,她都会给我包好。
这样的事大概还有很多吧?不刻意想了。除此,我还想到了她。我想到她对我的好。这三言两语说不清的一些事还是记在心里,用行动来表达好了。
至于庆山的养育方式和观念,我很欣赏。她守信、慈爱、耐心,当然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对生命的态度。她说“让孩子在前面走,不妨在后面跟随他。如果他实在需要,走过去帮他一把。大部分时间,让他过他的,你过你的。”的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孩子也是。常听到家里的小孩子说“自己吃”“自己拿”这样的话,孩子有自己做事的权利,大人安静看着就好了,只要不伤害自身和他人,便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在农村长大,看多了这样一种情况: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在家庭关系中便以孩子为中心。女人失去了自我,也顾不上另一半。现在的情况不知可否有转变?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的观点我很认同,说家庭的核心应该是夫妻关系,而不是围着孩子打转。
与其说中国的孩子太依赖父母,不如说中国的父母太依赖孩子。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但他更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人。当孩子长大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一旦不合父母心意,很多家长便会拿出“我养了你二十多年”的亲情绑架来束缚孩子。孩子一方面迫切渴望做心中所想之事,一方面又会被这种道德绑架所禁锢,这样的羁绊让人陷入痛苦之中。更有甚者,一些父母会拿“死”来威胁孩子。其实他/她不会死的。这样“无私的”“我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怎么忍心弃你而去呢?可一些所谓孝顺的孩子就会顺从了父母的意思,而一些“一意孤行”去做自己的事的孩子从此便落下了“不孝”的罪名。多可笑。
养育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养老的机器,而是在充分的爱里,浸润一份独立的人格。不管父母在不在身边,都有承担起一切事务的责任,都有追求自己所思所想的勇气。
“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要成长,应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