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几个月前,写了篇《让你坚持填满打卡表的方法》,里面分析了打卡表培养习惯的构成,培养周期,分步培养等几个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在表面逻辑上,似乎写得似乎很严密,很有指导意义,但,真实的结果是,楼主在一场久病缠绕几个月后的现在,我之前培养的所谓习惯,要么旧病复发,要么不了了之,心灰意冷的回到原样——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同样的现象。
痛定思痛后的现在,我又在寻找其中的深层原因,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大概需要21天,前7天是旧习的反抗期,这个阶段原来的习惯会强烈的冲击你的意志,不断得提醒你放弃,恢复原样,中间7天是你已经可以比较习惯的坚持,但是还没有彻底根除旧习,还是会有复发的可能,后面7天就是新习惯已成为你的首先,比较自然的执行,慢慢忘记旧习惯。在经过21天的习惯培养后,一般都会成功的收获一个新习惯,但是为什么这个习惯只是在一次变故出现后就会恢复原样呢?
我翻看了我自己的打卡表记录,查看自己培养成功和不成功的习惯,寻找原因,发现自己所培养的习惯全都是一些行动上的,例如早上六点起床,一日吃四餐,阅读半小时,不玩手机等等。我发觉自己在培养的习惯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完成打卡而去执行,自己内心并不情愿,就像自己每天上班一样,更多的是生活所逼必须去上,而并不是自己真的对上班感兴趣,所以,在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出现时——例如病了,那么在“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个意识面前,什么好习惯都是浮云,坏习惯会以最快的速度被反培养出来。
看到这里我似乎找到答案了,一个人培养习惯的根本动力在于意识,而不是行为的带动。
举个例子,我之前一直培养不成功的一个习惯是不玩手机——楼主我原本是一个深度的手机控,每天手机从不离身,但凡没事手指绝不离开手机屏幕,在不停的刷新微信,微博,浏览网页,似乎强迫症一般,只要手机在就一定要去刷这些app。之前也意识到这是个陋习,也尝试用打卡表的方式去改正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但是每次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已经成为自己认为最难割舍的习惯之一。但是在一次偶然事故中,我却似乎对手机完全没有兴趣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楼主在一晚开车和别人发生擦边事故后,心情郁闷发微信给一友人说,我发生交通事故了。当时原本想和她哭诉戏骂一番,但是对方似乎没有留意到微信,到她留意到后已是凌晨2点打电话过来,询问我事态,在得知我只是擦边而已后当即训斥了我一顿,说我这么小事有什么必要和她说,还说得似乎那么严重。她得这番训斥,一言惊醒梦中人,是的,我有什么必要这么矫情呢?当即把微信微博手机浏览器给删了,也从此把我的手机依赖症给根治了。
分析这次成功的原因:
我的手机依赖症是因为沉迷微信微博这些社交软件,我沉迷这些社交软件是因为我能把自己的任何小事传达给每个人,我动不动就那么矫情的原因是需要别人来关注我,在乎我,我需要别人关注在乎我是因为我自己内心的缺陷和不成熟。
所以在朋友当头一棒告诉我,她不在乎我的这些鸡皮蒜头的小事后,惊醒了我,原来不是每个人都会在乎你的,除了你的父母,没人那么有时间关注你鸡皮蒜头的小事,你动不动就把一件小事拿来献世,只会让人觉得你矫情,幼稚,可怜。
想通了这个原因后,我就不再痴迷手机了,自然得像经过了一场无痛人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习惯的培养第一步,最基础的一步,应该是观念的植入。在你培养的任何一个习惯前你必须先想通一个自己不得不做的深层原因。否则,任何可为可不为的习惯,就像没有地基的楼房,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倒
而真正一个深层思维的领悟,又会带动很多分支意识群的建立,让你的习惯更容易培养
例如你想要培养每天早起的习惯,那么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终极原因完全可以是因为你爱上了一个人(有人说,真正爱一个人会让你要么精神强大,要么物质强大)
因为你爱上的人你还遥不可及,让你不敢追求,所以你必须先提高自己,你要提高自己,你必须制定计划,工作上升职,财富上增值,能力上增强。
为此你决定建立了自己的gtd系统,培养多少个习惯,看多少本书,考多少个证,而早起就是你这个庞大计划中的一部分,所以,你在打卡表旁边必须注明,而且让自己时刻看到,并且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原因是因为你爱她,为了她你可以什么都不顾。
呵呵,以上只是举例,我们培养习惯不能本末倒置,任何一个习惯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意识上
这个意识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通过寻找反面教材,例如我一个同事,原来经常不吃早餐,也没培养不了这个习惯,因为他觉得一餐半餐的无所谓,虽然后来通过了解了早餐是一天营养最重要的一餐而试图改变过,但是效果依然不好,在根本上他是觉得自己身体好,不吃早餐不会倒。
但是后来,他的一个同学因为就是因为经常不吃早餐,而得了胃病去做手术后,他似乎一下子醒悟了,早餐吃得比谁都勤快
说到最后,让我们在总结一下,我们培养习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意识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我觉得培养习惯的核心价值是弥补自己心灵的缺陷,建立成熟的心理和理性思维。
因为你习惯上好的坏的,都是你心里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