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儿子帅得不像爸,男子做了4次亲子鉴定都难下定论’的一则自媒体新闻刷爆了留言板,评论接近上万条。
之所以新闻能引起许多人的讨论,和时下性观念淡薄冲击家庭关系有直接的关键,而如果连孩子都不敢确认是不是亲生的,则说明社会婚姻危机已经非常严重。
新闻的原意是这样的。市民李先生养育了9年的儿子可能不是亲生的,这个想法完全是亲戚的一句‘你儿子和你长得不太像’引起,李先生儿子的脸型、眉毛、耳朵都和李先生长得差别很大,比较起来,李先生也长得不太好看,而儿子却很帅气。
带着狐疑,李先生前前后后做了4次亲自鉴定, 其中两次鉴定结果显示儿子是亲生的,基因的吻合度高达90%,另外两次的检测报告一次显示为非亲生,一次显示父子基因关联度仅为32%,这还是为了稳妥起见带着儿子去香港接受检测的结果。
也就是说,4次检测结果依然不能证明李先生的儿子就是亲生的!
不管最后的结论如何,相信李先生以及家人对于已经养育了九年的孩子早就“血浓于水”,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有深深的养育之情。
大概真正让李先生心中不踏实的是对于婚姻的一丝不信任吧!李先生在儿子两岁时就和前妻离了婚,后来前妻得知李先生在带着孩子做亲子鉴定就再也没来看过孩子。疑虑前妻为什么突然绝情,这大概也是李先生心中不言自明的一道坎。
(1)婚姻需要道德规范,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自律。
60年代以前的婚姻可以说还是包办婚姻,双方亲友介绍,家庭悬殊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大都会按照父母的意愿结婚生子走完一生,绝少听到婚内出轨,更不会有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事情发生。
反而是现在的自由恋爱,明明是自己选择的,也是经历过各种婚前考查的,按理说是真爱,更应该珍爱,结果婚后生活矛盾重重,街头巷尾议论谁谁谁家出轨的事情听到耳朵起茧。遇到这样的事情,离婚只是迟早的事。
那个时代的社会财富没有现在这般丰沃,人心的欲望也没有现在这般多样和强烈,所有人都遵循着标准的道德规范生活,夫妻之间真正的相敬如宾相依到老,即使有争吵,大部分时候都可以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婚姻和谐的根本是人的内心能够主动的道德自律,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行为。
即使现在,社会也在大力推崇古老的儒学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让人能够多角度思考社会、家庭、伦理三者方面的关系,并且遵循一个统一的道德心理,规范自己的行为。
虽然今天的社会财富在增加,诱惑在增加,但是古老的哲学永远不过时,完全可以古为今用,况且,现代人的知识更丰富多元,见识更广泛,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强,完全可以察觉自己思想意识薄弱的方面,更能以大局为重,家庭为重,思考家庭道德的问题。
(2)如果不能明确,宁可不选择错误的婚姻。
现代社会有这么一类人群,他们从来都是严格自律,不去夜店,不喝酒,不抽烟,不乱交往异性,推崇把第一次贞洁保留到结婚,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选择,那么就选择一直单身。
很多人眼里,他们似乎是一群“异类”,与时下的潮流格格不入,与当下开放的观念矛盾冲突。我倒是认为他们是在用实际行动抨击时下糜烂不正的社会风气。
虽然不完全赞成,但是非常欣赏那种‘宁为瓦全不为玉碎’的婚姻精神。没有揶揄的成分,是确确实实认可这部分人对于婚姻的见地,不合适也不将就。
有很多人会说,迁就一下就是一生,合适是慢慢熬过来的,世上没有完美的婚姻。
道理是没错,可是鞋子只有自己穿脚上才知道是不是真的合适,不合适的鞋子上脚始终是要打脚的,迟早会被换掉,与其如此,为什么不找一双合适的鞋子呢。现实的说,与其今后察觉不适合再离婚,被人指指点点说东说西,不如现在多一些耐心,多一点心眼,多一份选择,那么就多一份婚姻保障。
不能有完美的婚姻,总得有一个圆满的婚姻,这个奢求其实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