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真正的自由都是从一点一滴的自律中换来的。
自律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当我们选择了自律,也就选择了一种反“自我意志”的过程。
人都是在习惯中生活,当我们习惯了过去的一切之后,再去改变就很难,所以自律是需要意志力量去支撑和维持的。
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松弛有度呢?
一、底层思维,远离诱惑
有意识的控制才是自律的本质,人的习惯可以改变,思维也可以训练,当我们找到科学的方法后,就可以有意识的锻炼,然后慢慢接管那些被本能支配的部分。
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来生活、工作,而不是凭借本能和感觉。
那些本质上是一种对抗,需要个人极强意志力的事情,比如,无节制的饮食,熬夜刷抖音,晚睡晚起,等等。
在这个层次里的自律,是你根据自己的思考和需要,去有意识地抵抗那些让你沉溺其中的本能欲望。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在深夜做的决定都是不明智,甚至是错误的,因为那时候是人的精力最疲乏,头脑不清晰,也是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
所以不要在这时候去挑战自己的自律,因为你很可能在败下阵后,一蹶不振,尤其在深夜里,一定要远离诱惑。
二、自我洞察,强化能力
我们要明白一点的是,控制自己的核心在于自我洞察,也就是控制自己的本能。
一个的精力始终有限,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够兼顾的,人只要做那么一两件事就足够了,总结下来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就是知道应该在什么事情上自律,在什么事情上选择适当放松。
人的自律不是说每样事情都做到精确无比,就像上发条的机器人一样,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一分一秒都不出差错。
这样的规划不是自律,而是自我折磨,就像我们给自己定了很多“自律计划”,包括持续学习、控制情绪、坚持跑步等等,最后都因为所有安排太过紧凑,最终却是一败涂地。
人的大脑皮质对本能可以起到强化作用,对一种习惯反复唤起,就像每天做俯卧撑锻炼肌肉一样,是在强化这种能力。
三、把控节奏,松弛有度
在对目标认知这个基础上,做好发力方向的选择、时间精力的分配,最后形成的习惯,将其称为节奏。
自律就是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有张有弛,有收有放。
就跟踢球、跑步是一样的,踢球讲究战术配合,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防守,什么时候该步步紧逼,这都是有节奏的,如果全场节奏一乱,整场比赛就崩了。
跑步也是一样,一名优秀的马拉松选手,一定是一个深谙节奏的高手,跑步中该有什么样的步幅、该怎么样呼吸,步频是怎么样的,这都是需要长期锻炼总结出来的。
自律的根本一定要符合人性,而不是制造机器人。过度要求所谓的自律,不仅不会带来好的生活,甚至可能会给个人带来麻烦。
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和已有的习惯产生正面的冲突。尤其在一开始尝试自律的时候,定的目标太高太狠,很容易败下阵来,甚至导致自己以后都不敢再去尝试自律了。
掌控自我节奏,松弛有度,才是自律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