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按上周刷屏的文章《在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生活》,我是2000万分之一:
一个在被嘲笑的北京过着被嘲笑的“假装生活的人”。
这篇文章传播得很广,因为它的确替一些人说了实话。
实话就是:对呀,我们在北京哪有生活?只有生存。
另一篇很火爆的文章,叫《如何每周工作80小时,仍有自己的生活?》。言下之意,每周工作的那80小时,都不算“自己的生活”。
我们好像把“生活”当成了“与工作和生存相对立的东西”。
但是,谁说忙着生存的人就没有生活呢?
二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另一个北京》,也被传播得很广。
我记下的都是一群生存着的人。被追赶的小贩,夹着皮包赶路的疲惫的中年人,踩着高跟鞋飞奔的女孩。
前几天也看到知乎上有人讨论“在一线城市,真的需要‘假装生活’吗?”里面有很多故事,也是关于生存的。
说真的,在生存的人身上,我才看到了生活。
说这些人没有生活,并不是误解了北京,而是误解了生活。
三
在北京,人们为了成功的机会,甘愿辛苦。
我见过在北京渴望混出点名堂的群众演员。有段时间,北京电影学院不远的公园里有不少这样的人,在长椅上和衣就能捱一晚。
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机会到来之前都很辛苦,有人被骗,有人被欺负。
但他们总想方设法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些,增加被挑上的机会。
男士总要把头发用自来水打湿梳理,虽然发型难免突兀;女孩子再落魄,也总能想办法搞到一支眼影。
这个圈子的人都信奉王宝强的故事。北京没有承诺不辛苦,但它承诺了机会。
你说他们没有生活?我觉得这就是生活。
四
在北京,人们为了活命的机会,顾不得惨烈。
在甘家口附近的一个桥洞下,有天晚上我见过一位父亲。
他带孩子来北京看病,看起来钱要花完了。他催着重病的儿子吃光热腾腾的米饭和炒菜,然后等他睡着后,再悄悄摸出又冷又硬的干粮啃上几口。
这些看起来是很惨的故事,是对北京的控诉。但我不这么认为。北京给他们一点点希望,一点点机会,不管是成功的机会,还是活命的机会。
但北京虽然给予机会,却不承诺不辛苦。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承诺让你不辛苦。
说北京没有生活,其实并不是在抹杀一座城市,而是在抹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次奋斗,抹杀每一次找到自己“生活”的努力。
五
在北京,一个床铺、一件衣服、一碗面就可以治愈人。
一个辞掉山西的公务员工作到北京学做美甲师的姑娘,每天晚上都愉快地爬上宿舍里的上铺。
去年我遇到一个在北京慈云寺桥附近开面条馆的年轻人。他工作很累,也会撑不住。
有天晚上他为了参加大学室友的婚礼,省钱买最早的航班,一夜没睡,想人生“想得想死”。
但认认真真把自己收拾一番,站到镜前,他突然发现:“我正经起来真不坏,西装革履也不坏,甚至有了种自信——我也可以做丈夫了。”
快乐的时刻不算太长,但你不能说那是假装。
买一件衣服,吃一次大餐,偶尔好好打扮一次……大量的辛苦和偶尔的欢愉,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六
当然,北京最多的是和我一样的人。
挤地铁、堵在路上、跑着上班、没有周末的人。
因为事业焦虑得睡不着,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对着镜子喊加油的人。
用口红对抗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的人。
谁不是一边丧,一边燃?一边呕血,一边微笑?
见想见的朋友,这是生活,见朋友前坐两小时地铁,这也是生活。
买想买的衣服,这是生活,为此兼职做两份工赚钱也是生活。
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是生活,勤勤恳恳地攒钱凑首付、还房贷也是生活。
新世相一个读者给我留言说:我们拼上所有力气,过着普通的生活。
北京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机会,这么多竞争,这是一座最需要“拼”的城市,某种意义上,北京让人更接近生活的真实:
所谓生活,并不是奋斗之后的享受,也有享受之前的奋斗。
生活从来不是“不辛苦”,它混杂着生存的危机感,和达到理想状态的期望。它包括追求梦想,也包括迷失方向。
而经过了所有的一切之后,你得到的可能真的只是“普通的生活”。
你敢说这普通的“生活”,是假装的吗?
关于北京你说的都对,但关于生活你一无所知。
读后思考:
你的生存里,有什么生活?